undefined

「和平」背後的意思-跨越藩籬的會面

和平的希臘文念法是「Ereine」,有「和平, 和諧」之意,可指兩個國家之間的,還有人與人之間,這和平是有條有理,不混亂且有秩序,它也呼應了希伯來文「shalom」,與彌賽亞國度和救贖幾乎是同意義,也被用來祝福和離別用語,與「喜樂」的用法一樣,或許是情緒是不同的,其字根出副詞-連結「eiro」,不和諧導致分裂,而和諧會讓關系被連結。
在希伯來文中「和平-shalam」是字根,可做為一件事的描述,就是締結和平的約定,再者還有「完滿」的意思,一但定下了這約定,彼此不旦連結,也會使彼此的關係更加完滿。也終結了分裂並和諧相處。
在太魯閣語是複合性名詞「ssblaiq lnglungan」,其中「ssblaiq」的字源來自「blaiq」,意思是「安心」,而這傾向於「自己安心」,但加上了S,就有了祝福,為別人祝福的意思,而全意是「讓人幸福的思想」,或許能夠對到希伯來文「完滿」之意。

 

「和平」吃起來像什麼?/什麼吃起來能體會「和平」

有很多食物加起來有一定程度的升級,即使是平凡不起眼的食材,卻能與其他食材碰出新滋味,而「起司裏箭筍」,是在近幾年被研發出來的,來自一群對自己文化熱愛的原住民青年,把自己吃的文化食材-箭筍,與美式食材-乳酪,讓乳酪把箭筍整個包起來,以焗烤方式來料理,剛開始以為會很不適應,但乳酪的香氣與滑順,使箭筍的苦澀被轉化成山林的清香味,而箭筍的青脆及香甜讓乳酪不至於黏膩。

背後就好像有兩個文化可以述說,本土與外地的會面,免不了衝突,但透過友善的交流,彼此以仁愛的心,且以喜樂的態度去感染人,和平不只有免去戰爭,才是和平,能夠和諧相處才是真正的和平。

 

內心的和平/外在的和平

真正的和平,是要先讓自己的心得到平靜,或許對自己陌生的人事物,我們會恐懼,我們會拋出意見,甚至是以自己觀點去用別人不舒服的方式對待,只因為我們害怕我們不陌生的事物,導致心靈沒有和平,試著平靜思考,冷靜面對,相信從心裡來的和平就會油然而生。

而外在的和平源自心裡的和平,外在的和平是一種看得到的秩序,而秩序裡有約定,這個約定目的就是和平,像創世紀洪水過後,神放了一道彩虹在天空,代表著和平,也有盼望。

                                   

從神來的平安/成為和平的使者

從神而來的平安,是透過讀經禱告及尋求神,神協助我們把心裡雜念整理好,就像一間堆滿雜物的房間,動手把它整理,使它乾淨又和諧,總是有很多看來不應該出現的物件,透過巧妙的設計,也能看起來很和睦又有規律,這都是因為肯去整理的結果。

而我們也可以成為和平使者,而我熟知的是太魯閣族宣教之母,在還沒踏入宣教旅程時,她是日本人和太魯閣族的和平使者;而迪士尼動畫也拍過一部動畫片,叫「風中奇緣」,美洲原住民與英國人的中間,主角叫寶嘉康蒂,她是酋長的女兒,她與一個英國男子相愛,讓美洲原住民與英國人有了聯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