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經文:詩篇126
(上行之詩。)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做夢的人。

2 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

3 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

4 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復流。

5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6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undefined

前言:親愛的弟兄姐妹平安

   

    每一個人一生當中,皮肉傷一定數不清,且大大小小的感冒及毛病接連而來,幸運一點的,健康的人一年才生幾次小感冒,但是心靈上的受傷,有時候也不亞於身體上的損傷,甚至會影響到身體;還記得有一次因為學校的報告壓力,壓的我喘不過氣,又在加上跟人的關係處的不好,心靈負擔不了,一次夜晚身體就出現了麻疹,當時或許就是上帝的警告了,要我好好的照顧身體,也算是給我的解脫了,回到了學校,我慢慢的去思考要如何避免這些事,才想到要如何回轉向神,心情也好轉,身體也慢慢的有血色了,而奇妙的麻疹在我思絮最平靜的時候,也跟著消失了,或許這就是種痊癒。

 

    本次分享的經文,說到了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字,也就是第一節中的「歸回」,其意也有轉回的意思,而這或許帶有「醫治」的概念,例如生病的人如果要趕緊好起來,就要吃藥;犯罪的人若想要離開罪,就得要轉回向神,不再背對神,而是走向神的道路,方能痊癒;或許這篇詩的作者就是帶著希望一切都能痊癒的期許,此刻以「痊癒」這個字眼,來與大家分享。

 

undefined

 

一、「好像」快痊癒了(1)

 

    首先,第一節談到,上主要將那些被擄的,或正囚禁的人給帶回鍚安,也意味著這些人是願意跟上主一起離開的,如果不願意的話,被擄的人還是會留在裡頭,持續過著「病痛」的生活,但若是不想活在罪惡中的,想必這一個經節是會鼓舞人的;再者後面一段「我們好像做夢的人」,其原文還有「我們好像痊癒的人」,也就是他們已經自己痊癒了,可能是因為相信上主,在還沒離開被擄之地時,就已經有力量站起來,等待歸回的那一天。「做夢」原文有「健康的,強壯的」,而在醫學研究裡,作夢與恢復體力相關,作夢時全身的肌肉都會沒有力量,達到放鬆的時刻,所以睡眠的時候可以盡速恢復體力,當然要是一直沒有作夢,睡眠品質應該也會不好,所以第一節也可能暗指他們現在在儲存體力,而且快好了,因為上主要帶他們回去了。

 

    當我們從困難中站起,並且積極生活的時候,我們總會感覺到已經沒有疲累了,甚至覺得過去的種種,固然悲傷、難過,但是走過去身體就會逐漸康復了,甚至心靈也會美滋滋的,還比沒經歷過的自己更快樂,更自由,當然歷史的過往還在那邊,但能夠轉向面對末來,這才是當要之急的;一定會有人還活在痛苦中,因為他們還沒辦法完全放下,有時候就要靠身邊的朋友和家人,最重要的是上帝的話語,只要轉回向神,生命的傷痕就快痊癒了。

undefined

 

二、值得歡喜的事(2-3)

 

    再者,上主要做一件非常大的事,這件事連外邦人都嚇到,也有些外族開始肯定以色列人的神,甚至有些外族的人開始協助他們回去蓋聖殿(波斯王下令護送以斯拉回耶路撒冷) ,這成為當時候的社會中的一件大事,它不單單是信仰上的突破,而是一個社會性的突破,同樣的其他的外族人也因此受惠,能夠回去的不會只有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從一群被嘲笑的處境中,轉變成充滿笑聲的喜樂場景,因為上主為他們行了大事,這件事或許能夠使以色列人與其他民族的關係得到痊癒,這麼說的原因,可能是波斯王的特赦,使得以色列人從被人瞧不起,到備受肯定,有的民族一定會釋出善意及好感,雖然有些現實,但有時候你的一個改變,也可以吸引到別人的青睞。

 

    上帝做了一件大事,也就是使以色列歸回故鄉,並且蓋他們的聖殿,這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戰勝難關不是什麼小事,要端看每個人對於「困難」的定義,只要是能夠困擾人,並且是能夠使人產生改變的因素,就算是大事了;舉例來說,學生每一次學習的環境一定有許多的困難等著他們,再者,不談家裡有什麼難念的經,自己就是更該好好去調整的對象,不管是人際關係還是自己的小毛病,個性和看人的眼光,我們每天都是在處理這事,並且持續調整自己;而跟隨上主話語的,應該更能體會到什麼是「脫去舊我,穿上新我」吧,能夠使一個頑石點頭,這比什麼都還值得喜樂,也能夠使身旁的人肯定你,並願意為你歡喜,如同波斯王一定也是受到以色列人的因故,才下令使以色列人歸回,而更深的原因或許可以與以斯帖記做結合,但這只是學者猜測,不管怎麼說,以色列人能夠得釋放,最大的幫助者一定是上帝。

undefined

三、以眼淚來收獲喜樂(4-6)

 

    最後,詩人以南方乾旱之地,象徵他們的故鄉,而上帝的帶領歸回,就好像南方的水再次回到原處,並且充滿著河道,而第五節代表著詩人的擔心,因為南方的氣候緣故,下過的雨很難會留在土壤,有時候撒在土裡的種子會因為過多的水,被沖刷出去,甚至肥沃時期是短暫的,很快的種子就會死去,甚至是不在原地,這讓農夫很擔心,要怎麼樣才可以種出東西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詩人的擔心,他所耕耘的一切會不會毀於一場雨呢?可詩人又寫下了「歡呼收割」,收割在原文裡也有短暫的意思,或許在這裡有正面的新解釋,也就是就算撒種的心情是擔心,因為要擔心很多的事,但一想到能夠收割到喜樂,一切的苦楚都是短暫的,第六節更是加強了第五節的畫面,也就是帶著種子出去的,這個畫面其實是邊走邊掉的,因為「帶種」裡頭有「種子散落的痕跡」,當以色列人被擄時,沿路上不時的會向神禱告,向神悔改,甚至是向神求救,這些祈禱有可能會化成種子,種進個地方,使沿路的地方都有福音的種子,當他們要回來時一定是把這些祝福帶回耶路撒冷。

 

    當我們在服事的時候,有時候我們會計較結果,結果的好與壞,決定我們要不要繼續事工,但當我們在服事的時候,有時候我們的福音的種子會感染到別人,這才是我們服事最大的功能,一個活動或服事辦的好,不是一時的火熱而已,而是要像烹煮一鍋濃湯一樣,慢慢熬,在其中香味四溢,就會吸引到人,這才是我們要的不是嗎?服事的過程一定有火花,也會有淚水,但是不經過碰撞,哪來的璨爛煙火呢?雖然以色列人是被擄的,但是如果他們記得這些記憶,並且共同的來回憶,相信他們收獲的喜樂一定會比過往還要多,也會緊密彼此的關係;不管是教會團契,還是人際關係,一定會有「衝突」,但若能一同經歷,相信那些不愉快最終大家都會一笑置之,並且也得到痊癒。

 

結論:

    透過這次的經文,我們可以明白,傷口和病痛的痊癒需要吃藥及擦藥來,人的心靈卻需要神的話語,當然要先願意轉回向神,讓祂來治癒我們,而戰勝難關在於倚靠神,且使神來為我們做一件大事,而這件大事也能影響人,從而也可以治癒他人,最後更不輕易給「結局」定下好與壞,每個人的經歷才是最能夠見證神的,並且透過經歷來讚美神,也透過經歷去鼓舞此刻低的自已或著跟我們一樣的人。

 

undefin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