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生。活」

undefined

經文:詩篇1:1-3

1:1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1: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1:3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前言

   

「生活」這一個詞,每個人的見解不同,但可以大概說明,意思為「生活是人類活著的期間所做的一切行為的總稱。而生活若加上了一個社會,就能分成日常生活、都市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藝術生活、宗教生活的總稱。社會生活是一個整體,各行各業的工作,對社會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任何職業都關係著社會的發展,都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而生活的意義被歷史學家呂思勉認為,我們活著,總有一個願望。有的想要賺大錢,有的想要遇到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而有的覺得平平談談就是對生活的期許。[回到我們基督徒來思考,到底什麼是生活?可能會把信仰這一塊加入到裡面,畢竟它也是一種宗教生活,但若能夠把信仰放大,把生活放進信仰裡,會不會比較不一樣呢?

    當我還是高中生的時候,教會生活其實還沒這麼穩定,大概一個月才去一次,如此這般,也聽到了很多聲音,自己也覺得很不應該,但久而久之,我看到了好多去教會的青年,之後突然消失了,是靈命突然減弱了嗎?還是教會發生什麼事了?那時候是我一直很在意的事,一直到現在,青少年離開教會的問題還是擁有,回到他們的生活,他們是否真的就與上帝離開了呢? 而今天我想要透過詩篇一章,來與大家分享,這一篇簡單的第一句,卻是可以鼓勵每個人擁有積極的態度,去過生活,以下三點去勉勵彼此。

一、為信仰而生

首先,詩篇一的作者,第一節就道出了一種生活的步調,是不從別人的計謀,這個「從」的原文,也有生活的方式之意,也就是不按照計算人的方式來生活;而不站罪人的道路,這個「站」還有堅持立場的意思,或許可以有不堅持罪人的立場之意;不坐褻慢人的座位,「坐」也有居住停留之意,顯然是停留會嘲笑人的方式,有把人看輕的意思,而以「從、站、坐」,亦可以與一節經文做對話,也就是申命記6章7節「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

而這些生活的態度,乃是出於詩人對上主的回應,我們常常聽到,生活要活出信仰,我們轉個角度去思考,我們的信仰能不能生活化,這或許是我們可以去努力的,因為每個人的信仰程度不同(但不知道這程度是誰定的),有的人會覺得不去教會的人信仰程度很低,常常在教會的人可能是非常親近神的,這是大多數人都認定的事,但有的人卻在教會外面遇見神了,如同舊約人物,沒有一個人是在教會或會堂裡遇見神,通常是在曠野或山上,或在最堅苦的時候;而有的人在教會服事了好久,卻從來沒有被神觸摸,但這不表示教會就不要去了,而是能不能讓信仰成為生活,教會生活能與自己的生活環環相扣,使神的話語牽動我們的一舉一動。詩人訴說的或許是生活寫照,他期待自己是這樣,也期待每一個以色列人都是這樣,他不會只專指他自己,不管是在教會還是自己的生活,我們把這一節經文囑咐的放到我們生活裡,也就是坐在家裡、行在路上、甚至是停留在一個地方都要高聲談論,且做上主認為是對的事,這就是為信仰而生。

二、為上帝而活

再者,第二節雖然看起來與第一節有些聯結,但是在原文中,第一節代表著守律法的人,這個律法與一般法律、文化傳統、教會傳統可以相提併論,也就是第一節談論的是生活方式,這第二節是來自於上帝給予的,而且是自己喜歡這樣的律法,沒有強迫,也沒有奴役,我們會覺得讀聖經是我們的責任,但是詩人他可是以喜樂來讀這個律法,他覺得讀上帝的律法,並且每日每夜不停止去思想,這是他的特權,是他可以跟上帝找到一個最親密的時刻。

回到我們自己,我們讀聖經會讀出喜樂來嗎?或當我們邀請別人去讀聖經的時候,我們會不會以一種強制且斷言的方式,去告訴沒讀過聖經的人,不讀聖經就不會親近上帝,但若是他讀了也不懂,甚至沒人願意去幫助他的時候,讀經或教會服事,反而成為了一種堅難的任務;那這樣的信仰,或著應該說是宗教生活,對他的生活是有益的嗎?還是是另一個生活的牢籠呢?詩人在第二節談的就是一種自由,且他跟上帝一定有很親蜜的聯結,這種信仰生活是來自於人跟人的關係,人際關係健康,可以使彼此得到快樂,如同人與上帝的關係,這種信仰是要透過交流及培養感情才會擁有的,不然詩人是不會這麼快樂的,而他的喜樂是自於他知道為上帝而活的好處在哪,也就是他在意的是他是有福的,而不是他被規範著,反觀我們,我們知道上帝的律法對我們的好處在哪,所以我們去尊守,所以才會覺得這一個信仰是值得的。

三、信仰也是生活

最後,信仰與生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生活需要信仰,因為當我們有了一個目標,才會擁有信仰,這個信仰對於基督徒的我們,是一個很重要的力量,能使我們在遇到挑戰的時候,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再者,信仰也需要生活的催化,讓信仰變得不是神話,而是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詩人在第三節畫出了一個很美麗的圖畫,就是一棵樹種在溪水旁,且長年不枯乾,並按時結果子,這一段經文或許來自耶利米書17:7-8「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會比喻成樹,是因為樹不會離開溪水,因為他們仰賴水,就像是生活離不開信仰,一個健康的樹,葉子是會常綠的,而且會結果子,而這樣的畫面也有忍耐的意味在。

    或許樹木花草之間也是有信仰存在,他們的信仰是來於創造他們的上帝,他們緩慢的吸取上帝給予,水和空氣、及泥土,並在結果子時回饋大地,也以華麗的裝飾來讚美神,我們的信仰也是如此,而這些都是我們先從信了上帝的話,並實踐它;律法不是拿來尊守的,而是要使用的,當然最大的用意,是要愛神也愛人,也要愛自己,你不愛自己就是不愛神,你不友愛他人,就是不愛神,當然不能多過於神,這樣簡單的信仰實踐,是我們很難去拿捏的,所以我們才需要不停追尋。

結論

    結論來說,聖經除了教我們敬拜神,也教我們如何過生活,由其是希伯來聖經(舊約),與新約不同的是,新約除了講的是耶穌的事蹟以外,就是教會生活了,但是舊約談的是要怎麼走一條屬神的生活,是做認為上帝喜悅的事,且是甘心樂意去跟隨,更是要把信仰生活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