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經文:路得記4:1-11

  1. 波阿斯到了城門,坐在那裡,恰巧波阿斯所說的那至近的親屬經過。波阿斯說:某人哪,你來坐在這裡。他就來坐下。
  2. 波阿斯又從本城的長老中揀選了十人,對他們說:請你們坐在這裡。他們就都坐下。
  3. 波阿斯對那至近的親屬說:從摩押地回來的拿俄米,現在要賣我們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塊地;
  4. 我想當贖那塊地的是你,其次是我,以外再沒有別人了。你可以在這裡的人面前和我本國的長老面前說明,你若肯贖就贖,若不肯贖就告訴我。那人回答說:我肯贖。
  5. 波阿斯說:你從拿俄米手中買這地的時候,也當娶(原文是買;10節同)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產業上存留他的名。
  6. 那人說:這樣我就不能贖了,恐怕於我的產業有礙。你可以贖我所當贖的,我不能贖了。
  7. 從前,在以色列中要定奪什麼事,或贖回,或交易,這人就脫鞋給那人。以色列人都以此為證據。
  8. 那人對波阿斯說:你自己買吧!於是將鞋脫下來了。
  9. 波阿斯對長老和眾民說:你們今日作見證,凡屬以利米勒和基連、瑪倫的,我都從拿俄米手中置買了;
  10. 又娶了瑪倫的妻摩押女子路得為妻,好在死人的產業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鄉滅沒。你們今日可以作見證。
  11. 在城門坐著的眾民和長老都說:我們作見證。願耶和華使進你家的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結、利亞二人一樣。又願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恆得名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

    鞋子是出門必備的物件,而最早的鞋子大概出土於四萬年前的中國田園洞遺址,是當時生活的田園洞人所穿,使用獸皮和樹葉製成,是為了保護腳部,鞋子也在時間演變中有了不同變化,就像是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在更新與淘汰中找到更舒服的鞋子,也發展多樣式且配合場合的鞋子。

    鞋子不只擁有實體用途,也有象徵性用途,在童話故事中有隱含著性暗示,例如灰姑娘的玻璃鞋、以及安徒生寫的「紅舞鞋」,影射當時的歐洲女子對於性的瑕想及壓抑,回到今天的經文,鞋子成為了路得記中成為了買賣土地的憑據,在中東文化,鞋子及其他衣物代表著財產,穿的越好身份就越高級,而鞋子跟土地的連結因著律法的儀式,使鞋子的意涵橫跨土地、婦女、甚至有綿延至後裔的範圍。

    但這一段經文與申命記25章5-10節有些不同,比方說脫鞋的不是路得,而是至親者他自己,在申命記裡應該由女生來做這件事;再者申命記裡談的是兄弟,但卻是由遠親來執行,嚴格來說,路得和波阿斯的婚姻是不成立的,但怎會寫在聖經上呢?到底經文所要傳達的是什麼呢?我們就以三點來與大家分享。

 

一、合腳的鞋子-適應環境的律法

首先,一開始是波阿斯坐在城門前,城門在當時類似為法庭,波阿斯在等待長老來處理,長老多半是有聲望的。透過以色列人以前怎麼做的(4:7),在使用律法時,或許會認為波阿斯和至親者是土地的競爭者,再把重點拉到路得,因為她與土地具有連結,也就是想要這份土地,就得也把路得給娶了(原文說買了),至親者也許是害怕照顧之責,但實際上,這個律法進行的方式,與申命記25章不同,或許就要談到當時候的情境了。

    路得記背景在士師時代,寫作背景極有可能在以斯拉記,有一學派指出是被擄過後並逃到異處在那裡生活的以色列人,且與當地人通婚,當他們要離開異地回到故鄉蓋聖殿時,以斯拉推行了婚姻隔離政策(斯10:1-4),為得是要清算,其中包括了祭司家族,當中或許出現反對聲音並認為這太殘忍,特別是已結婚生子的,為了宗教純潔和土地不外流的情況下,以斯拉出此下策,也許在這個處境下產生了路得記。

    律法或許要去適應當時環境及情況,可保護弱勢絕非保護強勢,鞋子儀式或許也被重新賦予,並重塑儀式細節,且把保護範圍擴展至外族,因為申命記所談的沒有說一定是本族女子,單這點,即可使律法重新詮釋。在灰姑娘故事中,兩個姐姐為了要穿下玻璃鞋,想破了頭,最後由後母想出法子,就是把腳給切小一點,方能合腳,才可以嫁給王子,雖這說法有點恐怖,但另一角度來看路得的心思,也許她代表著當時的外族女子,極力的不要離婚(作者可能出於這些人之中),甚至是透過與親族分離也要跟隨丈夫,當時應該有數不清的外族女子都在家人和民族間選擇,可能有些人選擇了自己的本族並接受離婚政策,

當古老律法與現況碰撞,有時律法裡延伸出的宗教傳統及文化傳統,被老一輩的人來說,是不可修改的,如同教會(儀式)傳統,應該有些人與我感同身受,當舊有的傳統和新的思維打在一起時,產生的火花非常精采,但不是古老的文化傳統不重要,而是要使之去適應新環境,並重新給予詮釋。

 

二、走得遠的鞋子-隨時求新求變

 

再者,鞋子儀式的改變,是在於律法的擴充及重新詮釋,其本意是為了保護土地及土地上的一切財物,也包括妻子,為了使土地被保護,家庭與婚姻法就出現了,而在以色列傳統中的levirate marrige,實際上是一種收繼婚,收繼婚不是以色列人的專利,世界各地均有,大陸少數民族以收繼婚穩固家產,歐洲皇室以收繼婚來增強國力,而台灣原住民鄒族、邵族也有收繼婚,甚至布農族也有,當然有好有壞,中國儒家思想一出,這個習俗成為了敗壞風俗。

    而鞋子儀式延伸出了「開脫禮」,開脫禮(ייבום וחליצה)是希伯來聖經規定的夫兄弟婚的婚姻制度(可能是加以改良的儀式)。當丈夫死亡,這位妻子必須嫁給他的兄弟之一。但行過開脫禮後,妻子可自由選擇,而不用嫁給丈夫的兄弟,這顯然與申命記相距甚遠,但卻與路得記雷同,不管是男子自己脫下鞋子,還是波阿斯和男子的身份顯然不是瑪倫的兄弟,因為都死了,所以律法必須開放,不能使路得和拿俄米就這樣孤獨終老,更不能使本族的土地外流。為了讓家族永續香火,有些東西必須改變,不是只停留在原地。

路得記的出現,或許有眼尖的猶太人看見了,它成為正典或許是要證明儀式重塑及律法實踐,不單是歌頌大衛族譜,甚至拿來當作讚美好的婆媳關係時,這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詮釋,但若是回到當時的處境下,一個律法的轉變是非常精采的,特別是牽扯到外族時,拉扯與掙扎,把兩性、婚姻、土地、民族甚至是信仰全都推上台面,我們應該要求新求變,不是不知變通,就像是現在新約裡所講的那些儀式,女人蒙頭這個例子,應該要走近處境,不一味按著字面的解釋,並且隨時做出新的解釋,與人同工才會走得長遠。


三、穩住身體的鞋子-穩住古老精髓

 

最後,鞋子在希伯來文中,其字根有「關住, 鎖住, 閂上門閂」,從上述兩點來看,鞋子儀式的產生與更新,象徵著人要學習適應環境,並要求變求新,但不是好的傳統文化不要了,而是不停的詮釋文化,並把文化以不同的角度重新推出來;五星級大廚使用平常的食材重新詮釋出不一樣風味的餐點,而有些音樂家,甚至是一些喜歡原住民歌手的年輕人,以現代方式重新詮釋,讓文化以不同姿態去活出新的生命,但是文化最根本的意涵還是在,且是關在裡頭,鎖在裡頭,不讓其遣失了。

路得記依然守住了律法背後的意涵,或許這是一個失敗的收繼婚,不是自己的兄弟,但反而卻使得律法的保護加大了,且意義更加深遠,擴展到了外族,不但沒有違背上帝的初衷,反而助長了它,只是以色列人有些自命清高,認為自己或許是得天獨厚,所以才會在以斯拉記中,提出了種族隔離政策,不是自己的族人,一概拒絕,甚至以色列人不讓別族的人來敬拜耶和華,他們認為,只有本族方能進入耶和華的殿,完全與上帝的本意背道而馳。

    這樣的情節與使徒行傳類似,在傳講給外邦人神的福音時,保羅和其他人遭到了猶太人的極力反對,甚至猶太人在教會裡處處刃難基督徒,但卻沒有使保羅等人退縮,反而成為了動力,越挫越勇,使得這古老的信仰精髓被傳出,或許保羅明白這古老的信仰文化,所以不阻止別的族群去歸順耶和華,並為他們穩住信仰。

 

結論

 

    結論來說,以路得記第四章中,鞋子的儀式與律法的本身涵意說起,這是文化、傳統、信仰交織而成的童話,而作者或許被我們猜測,到底是偏向父權還是女權,但從一個被擄過後的角度去看,路得記有可能不會只是個男子,或女子寫的,或許是一群對抗不公義的邊緣人(有可能有利未人祭司)所寫成,其目的是要把律法重塑,並加以詮釋。

    回到我們生活與信仰,不要只是按照過去的人怎麼去行事,當然好的繼續保持,但是不適用現況的並要修剪,且要隨心意來更新,隨時求新求變,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律法的初衷是什麼,這樣才能真正活出真實的信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