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詩篇84:5-7

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的,這人便為有福!
他們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谷。
他們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錫安朝見神。


 

 

前言:

    太魯閣族有一首歌名為「背著小米的老太婆」,大概是在早期太魯閣族宣教時所寫下來的歌,歌詞大意如下:在山麓邊,一個背著藤簍的老太婆賣力地採收肥碩的小米。不多久就裝滿了,準備回家,但是在走一段路時覺得太重了,整個籃子和她一起跌倒,老太婆不但不難過,反而讚美上帝說:“我敬愛的上帝啊!因為您的恩典所賜的豐收,竟連我都背不動,還讓小米穗都滾落了!”說著說著,老太婆爬了起來,拾回小米穗,感恩地踏上歸途。

 

    而這樣的一首歌,出自於玉山神學院畢業的神學生,大概是在40年前所寫的,由幾位老牧者,聽了宣教之母姬望Bayi的故事,才寫下來的,這些歌詞或許也是在影射姬望在宣教時,寫下來的經驗,透過下田工作的畫面,反應出太魯閣族宣教的流淚及喜悅。

 

    今天經文的口述者,是可拉後裔的祭司,透過口傳的方式,最後寫下來的一首詩,當然,我們不能馬上說就是可拉後裔寫的,只能說與可拉後裔有關聯,而這首詩主要是渴望回到故鄉來敬拜上主,而中間有一些詞句可以聯想到耕種的畫面,特別是「秋雨之福」,這個後面會提到,而我們也透過收穫感恩祭來討論,並彼此鼓勵。

 

一 錫安大道 - 盼望與播種

    首先提到第五節,這裡頭有個字叫「鍚安大道」,原文不馬上告訴我們是鍚安大道,但是後頭卻提示,是要往鍚安的大道,因為他們要回到鍚安山去,鍚安在聖經裡有「乾焦之地」的意思,可能是出於地形的緣故,而鍚安山上就是耶路撒冷城,是每個以色列人都想回去的地方,這個大道或許是數以萬計的以色列人要走的路,並且凝聚成一條大道。

 

    讓人聯想到所謂的「康莊大道」,意思為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大路。比喻美好光明的前景,當然這也是當時候可拉一族及所有的以色列人來說,是唯一的夢想,但這首詩寫作的可能時間,是在流放之前,意思是還在被擄的時候,這一段時期寫下來的詩歌,雖然有些苦中作樂,但是對於當時候的以色列人,他們依然對神擁有盼望,盼望神可以帶他們離開,並引領他們走向鍚安大道,而這樣的信念也播種到每個以色列人的後裔,讓他們的心裡一直擁有盼望。

 

    姬望宣教也是如此,她盼望的也是一個鍚安大道,或著是一條四通八達的道路,但她所經歷的是小小條的泥巴路,有時候會跌倒,有時候會陷在泥巴裡,但是總不放棄,或許在下雨時依然感謝上帝,這是她對上主的盼望,也種下了好多的福音種子,在太魯閣族的土地上。此刻的我們不也應該如此,即使我們現在的路是小路,但看做一是一個恩典之路吧,會有人陪我們,甚至是把這條路加大的。

 

二 流淚之谷 - 流淚與澆灌

 

    在我們把生命走下去時,一定會遇上好多精采故事,第六節經文中,提到的流淚谷,意思是當以色列人要往鍚安去時,會遇到很多困難,而在面對時,會軟弱,也會想退後,更會每天淚流滿面,但是一些依然對神有盼望的,他們咬緊牙根,怎麼樣都要回到鍚安山,流淚谷在學者研究中,不是地名,而是當以色列人經過時,使山谷被他們的淚水淹滿,使哭聲在山谷中環繞,聽起來有些可怕,但哭過就好了,有些人會勇敢繼續往前走,必然會歡樂,而這些淚水就這麼剛好,成為澆灌土地的水份,使土地也得到安慰,並使他們的路不再是無毛之地,而是慢慢長出了花草樹木。

 

    太魯閣族宣教已有八十七年,涵蓋了姬望信主的經歷,和幾個太魯閣族的使徒,他們的生命一定有很多流淚史,甚至是流血史,他們的路走的很曲折險峻,甚至賠上了性命都覺得是值得的,他們用淚水與鮮血去澆灌屬於太魯閣族人的田地,讓許多福音種子在部落中發芽茁壯,在做堅定之事時,一定會有流淚,此刻我們踏在先人所建造的教會時,我們可以思考,這一間教會的要價,不會只有幾百萬而已,先談到錢就讓人嚇住了,但提到需要多少的人力,多少時間的澆灌和培育,不是只有錢可以計算的,而是以淚水來計算,就像是山谷中溢出來的泉水,無法測量。

 

    回到我們自己,不僅是教會及宣教,一個父親為了一個家,他們以流血流汗來代替淚水,為得是要把最好的給家人,並帶領家人走向一條大道,他們離開家並出去工作,去到都市或著山野,甚至到海上,他們沒有其他的原因,也是為了要給妻子和兒女一個溫暖的家,背後雖會軟弱,但他們勇敢且有信心的態度,一定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三 秋雨之福 - 滿溢與豐收

 

    最後,是「秋雨之福」,在以色列的天氣大多是乾旱的,對於農夫來說需要很有耐心,秋雨約在十月十一月下,而這場雨是下的非常大,能夠使旱地的土質變得鬆軟,變得會比較好種東西,在那個時間,也有豐收時期,以色列人雖然不在這個時候豐收,而是撒種,但是通常帶了豐收的盼望,而這秋雨之福,在詩人的意思中,是可以使以色列人的生命有活水湧出的,特別是在他們經過了乾旱之地,上帝以秋雨做為祝福,讓他們的生命得到釋放,而這雨下到使山谷都出現了泉水,對於以色列人來說,豐收的景像就快了。

   

    當我們看著台上的農作物時,會去思考,這些農作物的長成需要花多久嗎?而在農作物的背後,是有幾個人付出心血去栽種的?再者,看看太魯閣族的宣教先鋒,或著去聽聽前言所提到的那首歌,他的歌意,是一個婦女去小米田裡收割的樣子,如果把時間拉回到她播種時,她得花多少的心力去培育小米呢? 或許,她可能會盼望有一場雨,就不用一直一個人來到田裡,但是依然努力來工作,一直到小米長大為止。

 

    雖然在這裡沒有提到豐收,甚至沒有提到收穫,但是上帝給的秋雨之福,成為了以色列人的一個幫浦,讓他們在一路上都有水可以喝,而且這水是滿溢的,幾乎是要漫出整個谷外,或許姬望不會知道,她的播種和澆灌已經帶給了太魯閣族一個很大的突破,甚至是改變整個台灣原住民社會,使教會成為了部落的燈塔,也使上帝的福音像泉水一樣,從部落四溢出去。

 

結論

   

    結論來說,透過今天的分享,經文中以色列人回歸和太魯閣族對福音的響往,兩者都是在盼望中尋找神,並且是不斷的尋找,當中會進入了深谷般的挑戰,眼淚充斥著生活的每一分,但哭完了更勇敢的上路了,最後把自己歸給上主,而上帝也以秋雨之福來回報,使我們的生命也有豐收的時刻,並透過我們去收穫更多失喪的靈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