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15:1-7節

1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 2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 3耶穌就用比喻說: 4「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 5找著了,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裡, 6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 7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

前言

    有一則有趣的新聞是這麼說的,一名女網友在《IG》分享一段影片,只見一名女子在法國一處小森林慢跑,沒想到突然出現一群小

羊,開始跟在她身後,由於女子當時戴著耳機,完全沒發現自己變成「牧羊人」。女網友表示,覺得女子的穿著完全不像牧羊人,便上前

提醒對方。有趣的是,當女子停下腳步與女網友聊天時,羊群竟也乖乖地停下來等她。當影片曝光後,吸引千萬人觀看,網友也紛紛回

應,多數人覺得很有趣,認為這位慢跑女子可以去當一個牧羊人了。

 

    「牧羊人」在今天所講的經文裡是關鍵字,且從牧師或傳道的口中聽見「牧羊人的比喻」,是在比喻羊是我們,而我們是被牧羊人所

帶領的,從而帶出「救贖」、「悔改」的想法。但有一些研究新約的學者說到。耶穌比喻的重點是在「牧羊人」身上,而非「羊」,再者

當時候的文化是看不起「牧羊人」的,就如同猶太人看不起稅吏一樣。但耶穌卻再一次打破眾人的價值觀。今天就透過「好的牧羊人」來

與大家分享。

  • 被權力壓迫的牧羊人

在前言說到,牧羊人在當時候是不被人看起的。甚至是被邊緣化的職業。其原因在於牧羊人的職業內容甚至是他們牧羊的手段,非常接

近強盜。當人接下了牧羊人的職業,他們可以非常自由的去放牧,甚至是用暴力手段去強奪其他人的農地及放牧空間,所以在那時候的

牧羊人有武器在身。然而他們為什麼會成牧羊人,乃是權力的壓迫,對待窮人是極盡所能的剝削,牧羊人的職業卻可以擺脫苦力的剝

削,甚至給牧羊人有空間,但卻因為放牧的方式涉及搶奪,被宗教人士所厭惡,甚至將他們視為罪人。耶穌的比喻或許讓他們跌破眼

鏡,一個充滿罪惡的職業,卻是耶穌的焦點。相反的,在第七節中,99個不用悔改的義人都不用悔改,其實就是在反諷他們,甚至也可

以引申出他們故意遣忘罪人需要憐憫,並協助他們悔改。

 

有一次聽我大姐在分享我姪女在幼兒園的趣事,我姪女在裡面有一個小團體,當其中兩個不合時,聲音較大聲的就會告訴其他人不要去

跟另一方講話,甚至在背後講壞話。雖然在我們大人眼裡是小朋友之間的打鬧。但若是將其放大並擴展到權力鬥爭時,就會非常的可怕

了。然而在前一週就發生了一件悲痛的事,花蓮市某所國中發生墮樓事件,但後續卻沒有報導下去了。再者前幾天聽到近幾年來,國高

中生的升學壓力升高,或許這也是一種壓迫,讓人在當下逼不得己選擇了最壞的方式,當然是可以及時避免的,如同昨天我大姐和我二

姐時與我大姪女溝通,這麼多的課外活動是否會很累呢!家人聆聽和陪伴、老師適時的關心,甚至是教會牧者的禱告都可以讓學生從

迫」中得到解放。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新約研究者說到,這其實也是在提醒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要多多關心社會和人民。

  • 牧羊人做有風險的選擇

在這一段,會顛覆大家以往對這段經文的想法,剛前面也講到,有些新約學者開始將焦點轉向牧羊人,而非羊,而被比喻的對象,從「上

帝」轉為「人」。從第四節就可以看得出來,耶穌對著聽眾中說「你們當中…」,意思可能是誰願意做那一個被邊緣化的牧羊人。想必聽

到的人有非常多的聲音,再者耶穌繼續顛覆聽眾的觀念。耶穌對著聽眾說可不可以把99隻羊放在曠野中,然後尋找那隻羊呢?有些解經者

認為那個牧羊人只為了那隻羊,離開99隻羊是不負責任的方式,甚至會被當時代的人所罵到臭頭,但當時候一隻羊的價格相當於牧羊人一

天的薪水,甚至還有公母之分(母羊的價格超出一天的薪水),1個風險就可以讓牧羊人沒飯吃了,那為什麼不去找尋那隻羊呢?

 

    現在已經是「後疫情」的時代,意思是疫情還在並已經深化到了我們的生活,甚至影響到了我們聚會的模式,最能夠感受的是家庭禮

拜。因為疫情緣故,居住在市區的弟兄姐妹就和牧師、長老說到,不要來他們家,乃是怕疫情帶來的風險。但同時又帶來另外的風險。也

就是教會禮拜人數急速下滑。當然這不是在質疑弟兄姐妹的信仰,而是在這樣的情況中不免會遇到的困難,但我們可以捫心自問,我們是

否為了信仰做出一個有風險的選擇,亦或著你我在乎的是信仰還是身體。

  • 天國接納好的牧羊人

而在第三子題裡,將更深入了解耶穌的比喻還有什麼不一樣的聲音在,剛前面兩節說到了耶穌若是對著法利賽人和文士提醒,提醒他們不

要自以為義,並且挑戰聽眾願不願冒險去做對的事。然而在當時候的牧羊人,若是遇到羊不見了,他們的做法可不是找回來,而是搶別人

的羊。然而耶穌所說的牧羊人沒有以武力的方式去搶別人的羊,而是憑自己的能力去將遣失的羊給找回來。這是令當時難以置信的事,也

揭開了天國的表徵在牧羊人身上,也就是不以武力的手段、非暴力的方式去解決當下的問題。在新約一些其他經節,特別是在耶穌的比喻

和教導都能找到非暴力性的反擊。比方說「被人打左臉,右臉也要給人打」、「人家要外衣,你把內衣也給他」。以一種非暴力的方式擊

打當時候的帝國壓迫和宗教冷漠。

 

然而耶穌覺得值得歡慶的理由乃是一個人選擇的方式,是讓他不落入罪的方式,不去搶別人的羊,反倒是辛苦的去外頭找遣失的羊,這樣

的人反倒認為是真的有在「悔改」,因為他拒絕惡行,反倒自認為沒有罪的人,卻不以愛來關懷他人。耶穌要的人不是禮儀潔淨而已,而

是心裡有愛且自知虧欠神的人。而牧羊人的身份從被帝國壓迫的低等公民,變成被耶穌放在心上的天國公民。

 

教會可以接納什麼樣的人進到教會?這一直是教會所在關切的問題。前兩週,去到台南上課的我,就被問到這樣的問題。當然這是講師向

我們這些來上課的傳道人所提的問題。一般且是最好的答案,我們都會答,就是教會是每一個人都能來的地方。但是真正接納酒鬼來教會

的人有幾位呢?又或著未婚懷孕可不可以在教會舉行婚禮呢?甚至是一個人的性向會不會影響他在教會的服事呢?這些種種的問題是講師

向我們傳道人提出的挑戰。而回到教會是否可以被提起。當我們開始拿聖經經文去定罪這些人的罪的同時,我們也變成了耶穌所對立的經

學教師。然而天國公民乃是願意為主而活,為主悔改的人,並且彼此相愛,甚至是彼此造就的。

結語

    總言之,可能又會讓弟兄姐妹的頭腦轉來轉去了,但是更希望每個弟兄姐妹都能一起將焦點放在「牧羊人」的身上,因為他是帝國底下最身不由及的其中之一。我們身為基督徒,更應該聆聽生活中這些被受壓迫的「牧羊人」,並給予關心和鼓勵;再者,或許我們對有風險的選擇抱持著抗拒,但若能反轉自己的心態,勇敢去面對風險帶來的考驗。最後透過兩點也要試著將教會、社區的大門向那些「牧羊人」打開,並陪伴他們一起度過風險,並且一起成為天國的公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