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施暴者的忠告

1(上行之詩。)以色列當說:從我幼年以來,敵人屢次苦害我, 2 從我幼年以來,敵人屢次苦害我,卻沒有勝了我。 3 如同扶犁的在我背上扶犁而耕,耕的犁溝甚長。 4 耶和華是公義的;他砍斷了惡人的繩索。 5 願恨惡錫安的都蒙羞退後! 6 願他們像房頂上的草,未長成而枯乾, 7 收割的不夠一把,捆禾的也不滿懷。 8 過路的也不說:願耶和華所賜的福歸與你們!我們奉耶和華的名給你們祝福!

前言

暴力是指故意使用激烈且強制性的力量侵犯或傷害他人的心理,可分為「直接暴力」、「結構性暴力」和「文化暴力」。直接暴力意指直接造成肉體或心理傷害的作為;結構性暴力是一種寄生於結構,即是由於政治、經濟、社會體制所形成權力與資源分配的不平等而產生的隱性暴力;文化暴力是依靠對文化、教育、媒體上的控制,主導意義的詮釋權以規範是非對錯。由此可見,暴力的現象可能無處不在。

首先詩篇129的背景可以適用於猶太歷史的許多時期,因為猶太人的歷史被多次被殖民,最好的假設是在巴比倫流放歸來時當然它還是上行詩篇的第十篇,可以知道的是,當猶太人被流放歸回時,身心上的疼痛還是在,身體可能因為殖民帶來的傷痛,所烙上疤痕,甚至有殘缺;而心靈的傷口更是疼。今天我們就透過129篇來分享一個主題:「給施暴者的忠告」

一、加諸在身心的傷痕(1-4)

首先,在前兩節,有兩個字眼,就很明確告訴我們,猶太人的歷史中有過帝國壓迫的證劇,「苦害」和「勝」,這兩個有明顯的軍事含義。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三節所給予的畫面,看似一個農業的活動,卻將它引用在傷害他人的比喻。「犁」本身也有幾種層面的解釋,它可以比喻軍事上破壞的力量,也可以比喻成性暗示。在蘇美爾文化中的女神神話,就曾用農業的活動來做為性暗示的比喻,甚至清楚的描寫出犁的功用是代表男性的性表徵。但這都不是帶來傷害的。然而1-4節可以談的是來自別人的加害,不管是身體還是身心,這都是非常大的。包括了「性侵」,經文雖然沒說過當時的人民發生了什麼事,但我們可以很肯定,帝國帶來的壓迫是非常強大的,就像強行侵犯人的身體一樣,不管是土地,還是經濟上,只要是不情願的,都會成為加諸在身心的傷害。

        在新城鄉有一間天主教,而裡面卻有著日本神社的遣跡,裡面的故事卻藏著一個原住民少女的悲劇,而她就像是新城這片土地一樣,被當時候的日本人給侵犯著,雖然目前有很少人知道為什麼有天主教教堂,為什麼會有神社遣址在那裡。原來是因為日本政府紀念殉難的軍警人員。但其實真正的受傷的人不是他們,而是住在附近的太魯閣少女,被一位軍人給欺辱。這樣的傷痛,神社不知道,那一間教會可能也不知道,而這個事件就是歷史上打了整整一百年太魯閣戰役的起頭。像這樣的歷史傷痕有時可能會被人淡忘掉,但對在當時的他們卻是一個很難抹滅的傷痛。如同以色列人在經文中的經歷。

二、傷害人不會有結果

        第5—8節,是詩人給予施暴者的話語,或著是一種期許,看起來像是一種詛咒,但卻沒用到惡毒的言語,而是用農業用語來作為一個回應,首先第5節說願那些對我做這樣事的人,感到羞愧,然後離開我。然後還祝他們像屋頂上的草枯乾,這裡我自己有一個想法想分享,也就是作者不談地上的,而談屋頂上,或許暗指壓迫他們的都是地位在頂層的人。也就是帝國的最高層,但是詩人也說了,長在屋頂上的草會枯乾。這是因為在中東地區,房子都是以土塊堆砌而成。自然會有一些種子飛到頂上,不過卻不能生根,風一吹就乾了。這裡也道出了一個被壓迫者的心願,第8節的這一句話話常是以色列人們收割時期,當看到有人在收割滿滿,就可以祝福他這一句。但詩人說願沒有人對壓迫他們的人說祝福滿滿。

        「不得好死」,這是常常會聽到一個詛咒,但孔子卻也說過,而且這不會是一個詛咒,而是孔子看到他的弟子子路太過強橫,容易死得很慘;而另一位是老子也說如果一個強暴妄為,不按著自然界的定律走,也會死很慘。壓迫以色列人的每一個帝國無不是刻意抬高自己,不尊重生命等等,他們也一時興盛,但也有殞落的時候。就像詩人所講的,站在高處的草,卻容易枯乾。當我們存好心,做善事,相信多少都會有好結果,但是當我們以自己為利而去傷害他人時,斷定不會有好結果。

結語

        總言之,透過這一段經文,我們可以知道猶太人他們歷史的傷痛,以及他們對神的祈禱,就像是一群受欺凌的婦女,甚至是一整個族群的傷痛。但是他們仍希望上帝能夠看見他們。雖然在這個時候,也有好多不同的暴力在持續傷害者,言語上的,技體上的,甚至是社會性的。身為基督徒,我們更應該要向施暴者提忠告,切勿向人加諸傷痕,因為那會陪伴他們到一生。而對他人施展暴力的人,最終還是會走向失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