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08章22-26
22 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 23 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甚麼了?」 24 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 25 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 26 耶穌打發他回家,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

前言

        前陣子在covid 19還沒侵入台灣時,台灣的防疫制度造就了奇蹟,並揚名國際,各國紛紛效彷台灣的防疫制度。但在台灣人民開始自己因為醫療揚名國際時,極度的優越感,讓少部份台灣人,甚至在位的執政者自信滿滿時,今年三月的大爆發,讓全國開始面臨恐懼。然而真正的奇蹟,可不是只有維持一時的榮耀,而是讓人民身心健康,國家才會興盛,這才是真正的奇蹟。

 

        而在今天的經文裡,大部份的詮釋不會深入談,甚至是不會去談。因為如果要去談這一段經文,就會與耶穌的神蹟(一般都是立即性)有所衝突,而其他的福音作者更是沒有類似的經文,甚至一些細節只有馬可福音有,比方說「吐唾沫」,這個讓詮釋者百思不解的經文,讓一些解經者覺得是不是馬可漏寫了什麼,比方說他拿藥粉沾唾沫等。但這一段經文卻不是你我想像的那麼簡單。此刻我們透過兩點來與大家分享。

  • 人所想見的奇蹟

首先,按照聖經脈絡,就會注意到在第8章1-20節有一個很熟悉的劇情,與第6章33-42節類似,後者是大多數人都讀過的「五餅二魚」,但第8章的則是七個餅,同樣也餵飽了許多人。當法利賽人出來要求耶穌顯個神蹟時,耶穌卻嘆息離開法利賽人。門徒又忘了帶餅,這一次耶穌告訴他們不要像法利賽人一樣,雖然後面的經文是門徒和耶穌的答非所問。最後才是本經文中,兩次性階段醫治,似呼暗示耶穌在試圖讓「瞎眼」的人看清楚,這一個特別的醫治神蹟同時也在影射人所想見的神蹟,有時是表面的,但耶穌其實已經告訴他們所謂的奇蹟,來自上帝的愛和彼此的互相幫助。

 

聖經中,耶穌的神蹟或許字面上很玄幻,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想要看見一些憑空而來的魔法,但卻忘記神蹟是來上帝能夠改變人心,去創造奇蹟。舉個例子說,五餅二魚或許來自小孩子單純的給予的心,再加上婦女們之間的惺惺相惜,讓他們將愛與盼望的訊息帶給週遭的人,或許門徒根本沒注意到五餅二魚怎麼吃不完,只知道當人群將籃子傳回給他們的時候,竟然還有這麼多。也許所謂的神蹟,只是神給我們的愛,而當我們願意去使用這份愛,才能軀動愛本身的力量,進而讓人產生愛與勇氣。

  • 人所利用的「神」蹟

再者,有些學者就提出一個說法,這一段經文與馬可福音的作者,他的生活背景有關,當時是由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的維斯帕先Vespasian)殖民。有一個很特別的故事與今天的經文非常相似。維斯帕先有一次到民間旅遊,見到了一個盲人和一個腳瘸的人,這個盲人想要好起來,就對維斯帕先祈求,後來維斯帕先將盲人帶去城外,用唾沫吐他的眼,也用手按了他的眼睛,最後盲人好了起來。這個簡單的故事有意鼓吹維斯帕先的王位正當性,甚至將他視為一個神(羅馬帝國不拜其他神,而是拜皇帝為神)。然而維斯帕先如果沒有醫治好盲人,非旦不會有人罵他,而是嘲笑盲人的無知,因為王不具有醫治能力。這一種將榮耀歸給自己,卻把錯誤推給他人的手法,就是當時所鼓吹的一個方式。

 

馬可福音的作者也許是有意將耶穌描繪成如維斯帕先這樣的王,但又同時留了一筆,「不要告訴他人」,或許是避免與維斯帕先的故事重疊,耶穌醫治的榮耀與維斯帕先的「神蹟」不能相提並論,馬可福音的作者或許知道有些人明白耶穌的神蹟,並不是兩次性的醫治,而是一次性的。當維斯帕先醫治盲人的故事被擁護維斯帕先的祭司傳到了作者的耳朵時,或許他就做了一個很大膽的詮釋,開始寫一個維斯帕先時代的耶穌。當時一定有些人會有所察覺,因為耶穌並沒有做「吐口水」的醫療,而是藉此反抗當時的政府,讓人知道耶穌的醫治是來榮耀上帝,而不是拿來榮耀自己,且將神的愛傳揚給全地。

 

我有一個很特別的經歷,當我讀完這一段經文,並且好好的閱讀時,才知道人在求神蹟的時候,往往會以自身利益為先。而我自己本身也是很希望有神蹟在我的生命裡,所以當我神研所一年級時,一位老師介紹給我的一個花蓮市的中型醫院,裡面有一位從台北回來的醫生。為了想要開刀,我們談了很久,而且也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做檢查,整整花了快一年的時間,結果卻因為他和醫院的爭執,他離開了醫院,讓我就不能開了。雖然他也是有苦衷,而且他也告訴我等他到了一下一個醫院,就會馬上連絡我。但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聯絡了。而在檢查的過程中,隱約的感覺到醫生想要得到的榮譽,是比我想要好起來還要多。最後的感覺好像是ALIN的一首歌「最佳男主角」,因為後面他還在演,說他一定會讓我有最好的醫療,但後面我只能說沒關係啦,看神的安排。
        從這個經歷,深刻體會神蹟的定義,神蹟不是一個表面性的醫治,而是真的要讓我們看清自己的罪,看見他人的需要,甚至是看見這社會的缺陷,是不是我們要去幫助的,而不是利用他人的需要,去榮耀自己,因為當滿足不了他人需要時,自己也沒有錯,而是自己只是無能為力,將責任推給他人。現在的社會也如此。

 

結語

        總言之,透過這個經文,我們可以知道,耶穌行的神蹟和我們想見的神蹟,有一個落差,甚至門徒也看不懂耶穌的神蹟,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這段經文將盲人提出,目的在比喻,也是在影射當時的時代,不僅是想要看見神蹟,甚至是想利用神蹟來滿足自己,就好像魔術一樣,滿足自己的榮耀之餘,也滿足他人的好奇心。馬可福音的作者反其道而行,時而嚴謹,也時而反諷,告訴當時代的人不要掉入尋找神蹟的陷阱。

        反觀我們,其實我們身在這個時代本就是神給我們最好的神蹟,我們的每一分每一秒看似平凡,其實這也是因為神的創造,我們才有的生活,我們更應該要抓住神的恩典,並使用祂賜與我們的恩賜,去幫助他人,而非抬舉自己,乃是榮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