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2章1-12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裡。 2 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 3 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 4 耶穌說:「母親(原文是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5 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 6 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裡,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 7 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 8 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 9 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 10 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11 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12 這事以後,耶穌與他的母親、弟兄,和門徒都下迦百農去,在那裡住了不多幾日。

前言

        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符號,不僅簡單且深刻,讓我們可以一眼就明白它所要提醒的是什麼,交通號誌就是最簡單的例子。比方說八角形中有一個「停」字,就是車輛和行人暫停;三角形中間一個驚嘆號是請注意;三角形中間有落石,就代表小心落石,諸如此類。再者,會動的號誌也是很普遍的,例如紅綠燈。這些靜止的,動態的記號,都達到了提醒的記號,目的是要我們尊守交通規則。

        然而,今日聖經中也有非常多不同的提醒,提醒在信仰中的一步一腳印要如何走。「水變酒」,這被視為耶穌的第一個神蹟,實際與耶穌其他的神蹟不同。 其他的神蹟能夠影響社會,且將愛與關懷帶入人群中,但水變酒僅僅就是水變酒,就足夠讓人相信了。所以有學者認為水變酒可能是一種把戲,但目的不在欺騙,在於提醒世人。至於提醒些什麼,我們就要在以下的幾點來與大家分享,並彼此勉勵。

  • 意味關係的改變(1-5)

一開始,耶穌被邀請去加利利的迦拿婚宴,瑪利亞在那裡,並在酒沒時向耶穌說婚姻上的酒用盡了,其用意是請求耶穌協助,但耶穌反而用一個陌生的尊稱,稱呼馬利亞為「婦人」。馬利亞非旦沒有不開心,卻轉向佣人要他們按照耶穌的話去做。首先耶穌對於馬利亞的稱呼,就有了非常多的詮釋。但大多只是以一個尊稱的方式來稱呼。只是為什麼這麼說,也沒有答案。回到約翰福音第一章來看,耶穌透過水洗禮的方式,不僅僅是預告自己會死而復生,也是告訴世人,他和神有了父子的關係(而約瑟有可能就被取代了)。而在信仰的層面,耶穌和瑪利亞不再是母子關係。

作者這麼寫或許無心推翻猶太人的婚宴文化和母子關係,而是因為巴比倫異教的母子文化,導致當時的猶太人將母子視為一個可以敬拜的對象,並悄稍的隱藏在猶太人的生活中。作者更討論出一種關係的改變,恰好與悔改的洗禮有關聯,這種洗禮是由心而發的去悔改,但猶太人卻不願悔改。就好像兩個人的關係,是需要彼此認錯、接納才會讓關係維持,不至於消失。

 

關係是需要透過彼此維持的,但當關係已經變質了,在人眼裡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父母,或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兒女,亦或著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朋友。可我們要成為對方理想時,或我們要求別人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時,卻慢慢帶給彼此傷害和痛苦,耶穌要我們與上主有親密的關係,實際上也可以是鼓勵我們主動原諒他人,並包容接納,也將自己的過錯向彼此坦白。雖然不知道耶穌和瑪利亞有沒有過親子的衝突,當然我們如果單單把耶穌和馬利亞的對話當成兒子對母親的出言不遜,想必母子的關係也會有很多的挑戰。作者雖然沒有特別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但在悔改和原諒的聯結上,是可以帶來關係上的改變。

二、「喚醒」洗禮的意義(6-9)

        而在6-9節中,是最引人注目的「水變酒」段落,耶穌請佣人把六口石缸用水給裝滿,並舀出來送給管宴席的。第六節說到這六口石缸是猶太人潔淨禮儀用的,有人注意到水變酒,卻鮮少人會注意到六口石缸的用途,因為這六口石缸是要施行猶太人的洗,猶太人遵照律法,洗滌全身或身體某一部位的禮儀。譬如,婦女在結婚前和月經之后,必須在淨身池淨身,受全身浸入水中之禮﹔猶太男人往往在安息日和主要節日到來之前在淨身池行淨身禮。但這僅僅只是表面上的洗禮,而非悔改的洗禮。而耶穌將洗禮的水變成宴會上的酒,其目的是暗示猶太的潔淨禮儀只在表面而不在內心,要「喝」進去才是好的。而宴會中更是意為著耶穌透過「水變酒」的小伎倆,告訴世人上主不禁止人去享樂,因為美好的生活是上主給予,只要發自內心跟隨上主且悔改。

        很多人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有時候會從外在看起,比方說自己的生活太糟,是因為他人的問題,而非自己。叼如果要解決,先要解決內在的問題。外在雖然也重要,但改變其實是由內而發,並能永續發展。有一句現代名言為「雞蛋從外面打破叫作食物,從裡面打破卻是生命」。這句在職場上非常受用。鼓勵職場新鮮人要適時的接受壓力,但是卻不要忘記自己本來的面貌。或許這也可以拿來引伸「改變的態度」,當我們一直在意表面,容易使自己成為外表堅硬,內心卻非常軟弱的人,這樣的人可以是看似什麼都很強,但內心卻極具自卑。真正的改變是要從內而生,如同耶穌所重新定義的洗禮,是注重要先洗禮內在,只有內在的信仰穩固,生活的表面才會有不一樣的變化。

三、這「醒酒」的好酒(10-12)

而當管筵席的喝了那一杯酒後,所說的話卻發人省思。當婚宴上供不應求的時候,酒沒了,位置沒了,甚至也有可能只是一道客人想吃的菜沒了,都有可能是對宴客的極大汙辱。在當時的社會中,這樣的情況是會被鄙視的。而在供酒的文化中,更是有非常特別的傳統。一般來說,好酒要先上,而非次等的酒。次等的酒是能夠使人醉酒的,盡而讓人身體產生不必要的負擔;然而好酒反而不是我們現在所認為有「酒精成份」的酒。在當時只要是果汁都可以被稱為好酒(因為水果可以發酵),而果汁有助於客人清醒的作用。或是也能滅輕次等酒帶來的負擔,這些都可以是「好酒」。耶穌用的更是特別,而是直接「以水代酒」的方式,讓醉酒的人清醒。

 

有一個笑話來分享給你們,有些人應該都有聽過。有兩個朋友在大街上慢步,其中一個朋友因為傷心難過,喝太多。到了便利商店沒醉酒的朋友拿了一瓶裝了水的酒瓶給那位傷心的朋友。過了一段時間,傷心的朋友的家人找到了他們,責備那沒醉酒的朋友怎麼讓他喝更多,後面才偷偷告訴他家人,這只是水而已。雖然是一個笑話,但好像是管筵席的喝了水卻不知道是水,反而認為是好酒,而在這小小的「誤會」中,卻逐漸從醉酒中醒來。酒是能活絡心血的,也可以治療胃病,但是過多的酒反而會造成更大的病痛。水反而是身體最需要的,酒能夠做的事,水一樣也能做的到,只是水的功能是調節身體,卻能一步一步的活化身體;就像是雖然律法能夠第一時間消除罪帶來的結果,卻無法找到罪背後的動機。這就是為什麼耶穌給我們喝的祂所預備的水,目的是要讓我們在「醉」中清醒。

結論

總言之,水變酒嚴格說起來,只是要施行神蹟的提醒,並且透過一場帶來生命的婚宴,帶來空前絕後的改變,雖然這有可能為猶太文化帶來一場文化大革命,可作者的用意,也在從中文化當中找到神和以色列人的關係,並且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去建構新的信仰觀。

對於我們而言,「水變酒」之所以會使人相信,不應該只是表面上的「水變酒」,而是我們對於關係的重要性,不管是親子關係,還是手足關係,甚至是教會弟兄姐妹的關係,雖然少不了爭吵,但要懂得轉向彼此,並以愛來擁抱彼此,就像我們悔改後上主給我們的擁抱。而當我們想要改變自的同時,我們要知道上主提醒的是我們的內在,不只是表面的改變而已。最後更是要在這時代中,清醒起來,特別是我們身為基督徒,不管是在哪裡,總要提醒自己,不要過度沉迷社會帶來的迷思,而是要帶著耶穌所盛的「酒(水)」來去提醒這個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