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21:1-11

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欖山那裡。 2 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必看見一匹驢拴在那裡,還有驢駒同在一處;你們解開,牽到我這裡來。 3 若有人對你們說甚麼,你們就說:『主要用牠。』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 4 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 5 要對錫安的居民(原文是女子)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 6 門徒就照耶穌所吩咐的去行, 7 牽了驢和驢駒來,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 8 眾人多半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 9 前行後隨的眾人喊著說: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是稱頌的話)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10 耶穌既進了耶路撒冷,合城都驚動了,說:「這是誰?」 11 眾人說:「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

 弟兄姐妹平安,有一部名為「痛苦與榮耀」的西班牙電影,是導演薩爾瓦多的半自傳電影,因為實在不知道該創作什麼劇本,加上年老盛衰,導致他生命失去了重心,最後找尋毒品做為慰藉,而這讓他突然想起過去的童年和家人的相處,讓他找到對電影的熱情,並重返那時的榮耀。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痛苦和榮耀」,這兩個反差很大的主題,怎麼可以放在一起呢?甚至會有人會習慣將這兩個寫成這樣「痛苦VS榮耀」,但這兩者卻是相互呼應,甚至是痛苦後的積極行動,就是面對生命,讓生活充滿榮耀,這就是與剛才說的電影主題非常相像。

 而在今天的經文中,是耶穌成年後首度回城的故事,從取了兩頭驢子到進入耶路散冷城,每一句的敘述都可以聯想到他背著十字架的畫面(有人站在兩側呼喊),進入聖城是帶著必死的心情,是連門徒都不敢相信的事情。而在這一個禮拜一直到受難日的那天,發生的事情也非常多,不僅僅是馬太的記錄,馬可、路加、約翰這四本福音都有記錄,而每本書的記錄方式和焦點又都不一樣。但可以感覺到耶穌進城是在城民的榮耀歡呼中,但很快就成為令人心痛的故事。而在之中有幾處是我們可以去聯想並能得出一些亮光。

一、驢子-卑微卻偉大的愛(1-8)

在一至八節中,是耶穌交托十二使徒去將兩隻驢子牽來,因為耶穌要使用。而在這裡會有一些有趣的地方,驢子是有主人的,耶穌連問都沒問嗎?但這在路加福音19章31-34節中,耶穌已經有跟他們說了,要說「主要用他」,而在馬可福音更是在原文寫出「主要用他,必立即他派遣來這裡」,意思就是用完馬上帶驢子回來,也就是驢子是用借的不是用偷的,而在中東有個習慣,是可以向人借動物,只要可以完好如初的回來,都不算偷。

但是為什麼要用到兩個驢子呢?聖經中提到門徒牽了兩頭驢子,一頭是母驢,而另一頭是驢駒子,有人說是壯年的公驢,也有人說是幼驢,但無論如何是什麼,都先看看為什麼門徒要把母驢也帶出來,一方面是說,驢駒會需要母驢的安撫,母驢的出現會讓驢駒變得更溫順,會讓路程較順利一些,這是耶穌深知世上萬物,更明白動物之間也有情感。而在之中更反映一件事,也就是耶穌對母親的尊重,或許這個母驢是要給瑪利亞坐的也不一定,但在這引領之中,就好像瑪利亞親自送耶穌走這一躺榮耀卻不歸之路,縱使痛苦,也要成全耶穌的選擇,雖然微小,或許能讓耶穌這一躺旅程感受到母愛一直跟隨。

 著名的哈利波特系列,在最後一集時,因為這一幕經文有了靈感,場景是哈利被魔法界最大的反派佛地魔給殺死了,但卻是哈利對佛地魔的算計,因為只要殺了哈利,就能換取魔法世界的和平,但情況是如何,請自己參閱電影和小說。在哈利走向死亡的同時,有一段與經文非常相像的,就是有些先前被佛地魔殺了的人,包括哈利的家人以靈魂的姿態顯現,告訴哈利不要怕,我們在你身邊,並且走在了哈利的前面,要他面對將來的死亡(即是榮耀的開始),而這樣的舉動卻是一份卑微卻偉大的愛。

 而在我們生活當中,一定會有一些人需要我們去給予支持,不管他們是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要告訴他們他們不是一個人面對。疫情又開始爆發了!有些人非常懼怕,甚至有人對信仰開始軟弱起來,而精神上的疾病也恐增加,加上聽見某位神童的預言,可謂是雪上加霜,可在這些懼怕當中,我們更應該一起面對,一起走下去。如同耶穌祂也認同別人的配伴是會讓祂感到心安的,畢竟耶穌也是個人。人的情感面雖然在聖經沒有提及,但從聖經的敘述中,也能明白耶穌在面對死亡時,也會需要家人的陪伴,甚至是家人的帶領。

二、棕樹葉子、衣服- 歡迎尊貴君王

而在8-11節中,是耶穌進城的畫面,眾人用先用衣服放在地面上,讓耶穌一行人可以從上面經過,再者也有人將棕樹放在地上,或揮舞著歡迎耶穌的到來,而這些動作是有典故的。放下衣服是古代歡迎君王回城的意思,為了不要讓君王的腳直接踩在地面,就將衣服放在地上,以表示對君王的尊重,而對於棕樹葉子,雖然馬太沒有寫出是那一種樹的葉子,但約翰福音卻寫著有些人拿著棕樹枝去迎接耶穌(約翰福音12:12)。棕樹在中東文化中代表著勝利,就好像是耶穌打了一個勝仗一樣。有趣的是驢子在當時可比馬更適合用來做戰騎,因為驢子溫順,也更強壯。像這樣的畫面,無疑是一個即將要帶領猶太人反叛的領袖,這對於當時候的局勢是非常的搶眼的,耶穌也很快的讓所有人注意,也有人慢慢有了殺機。

 猶太人以棕樹和衣服歡迎耶穌的到來,可這對耶穌來說可能是一種誤會,因為耶穌不會帶領他們起義叛變,而是帶著門徒進入到聖殿,他要將神的話語兌現出來,可惜一些猶太人都不領情,他們只想要奪回自己的土地,並且趕走羅馬帝國,但面對這麼強勢且巨大的政權,猶太人也只能渴望有一個能夠帶領他們的領袖。或許有些猶太人對耶穌感到失望,並且加入了殺害耶穌的行列,甚至在耶穌走向刑場時給予嘲諷,而這樣的歡迎的場景會與受審判時做對應,那些曾經歡迎耶穌的人,也惡狠狠的丟石頭給耶穌,雖然聖經沒有說,但在那樣的故事情節中,難免會發生經文沒寫進的。

 你所期待的耶穌是什麼樣的人?當我們歡呼耶穌的降生時,期待耶穌能為我們做什麼?有些人需要耶穌傾聽他的心痛,有些人需要耶穌解決他的生活困難,甚至有些人看似不需要卻依然吸引著耶穌。有一部片叫「魔法保姆」,是一個因為做了太多的壞事,被上帝處罰的婦女,她變得非常的醜,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去一個家庭解決他們的問題,而在當中有一句話非常的感動,為「當你需要我 卻不想要我時 我會留下 當你不需要我 卻想要我時 就是我離開的時候。」,這一段話非常能適合在耶穌的降臨,耶穌的到來不是因為我們「想要」什麼,而是我們「需要」什麼。就如同猶太人他們「想要」一個能帶領他們奪權的人,而上帝卻給了他們「需要」的人,這個人就是要教導他們如何在生活和信仰能夠更親近上帝。如此一來,耶穌雖然帶著上帝的榮耀進來,遭受世間的痛苦,可卻為百姓提供他們所需要的。

結語

 今日是棕樹節主日,也是受難週的第一天,耶穌帶著榮耀從外面入到耶路撒冷,一直到他堅定的面對死亡,這一切都好像是排練好的,但耶穌自己也體會到,沒有家人朋友的陪伴,他可能也無法走下去,在看到世人的痛苦時,也堅決的走上十字架。從此刻開始,我們面對了一件重大的事,也就是疫情和世界和平的危機(俄烏之戰),我們要更珍惜身邊的人,不管是家人還是朋友,因為每一段關係是不能輕易被切斷的。而在耶穌到來時,我們不因自己的渴望而是因自己真正的需要,不是一時的快感,而是一生的平安。此刻也願每一個人在受難週都能與上主更親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