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經文:以斯帖一章9-22

金句:以斯帖記一章10-11節

10 第七日,亞哈隨魯王飲酒,心中快樂,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個太監米戶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亞拔他、西達、甲迦,

Tg7 jiyax ka Ahasirus thowlang paru do mqsuqi qaras nmahan na sinaw ni powsa kari 7 hiyi gnblngan mdayaw thlangan paru. Kiya o Mhuman, Bista, Hrbuna, Bgta, Abagta, Jitar ni Krkas.

11 請瓦實提王后頭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讓各民族和官員觀看她的美貌,因為她容貌美麗。

“Pqbui qbubu thowlang paru ka Wasti kuyuh thowlang paru ni adas hini” sun na. Yasa kuyuh thowlang paru nii o seejiq balay qtaan, qmpqtaun na kana sjiqun ni dthowlang mdayaw.

前言

        弟兄姐妹平安,在這疫情之下,相信大家在福音線上,聽牧師的鼓勵和提醒,以及弟兄姐妹彼此的代禱和寒喧,關係會更緊密的聯結,信仰也一定會提昇,此刻我們將重新回到聖經裡,用不同的角度再去好好的閱讀我們這一本資料豐富,文化多元、見證多到數不清的聖經。

 

        在這之前,跟弟兄姐妹分享一部大陸古裝劇,名為「如懿傳」,當中有一個片段是如懿與皇上的關係已蕩然無存,但身為妻子,身為皇后,她必須要顧到皇上在大臣前及在全國百姓的面前,但皇上卻因為如懿的好意,而認為她阻擋皇上做事,這使得在最後如懿剪去頭髮,斷送過去的婚姻和情誼,關於剪頭髮的大忌,有興趣的弟兄姐妹自行查尋喲,而如懿也被廢后,成為了庶妃(有名號卻失去了職份)。

 

        在今日的經文中,可以拓展到9節至22節,當中說的瓦實提,她的出現非常短暫,但後世的研究也不少,瓦實提被基督教神學家扭曲成,不尊重上帝旨意的人,因而被廢后,但如果將瓦實提的角色代入到如懿以及其他真心為著自己的家庭、丈夫著想的人,事情會有不一樣的發展,今天透過三個子題來一起分享。

 

  • 是為了保護女人的尊嚴

        首先,來談談瓦實提是如何保護全國婦女,以及平衡性別,防止性別會有暴力的現象。在第一章九節,瓦實提把婦女從國王的盛宴帶進了自已的宮裡,這麼做的原因有些學者已經提出,特別是第八節可以看到的是,喝酒有一些規定,如果有人不喜歡被強迫,你就不應該強迫人,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波斯的文化習俗中,是不可以隨便強迫人做不喜歡做的事,瓦實提之所以會這樣,不難看出,她明白國王已經昏庸到不管別人的意愿了,把女人帶進自己皇宮裡,是因為怕國王底下的臣子會亂性,會使女性不受尊重,甚至會被侵犯。但國王卻因為臣子的慫恿和愛於自己的面子,把腦筋動到了瓦實提身上,瓦實提也有可能早知道國王會找上她,出於對全國婦女的負責,以及不淪為國王的玩物,果斷拒絕。

 

        在性別上有多不公義呢?至今來說依然有,中國文化的傳統上:「男尊女卑」「女子無財便是德」,而當花木蘭的故事一出現,使得女性有了一線光輝;而在猶太人的文化,更是視女人孩子為土地上的財產,可是我們可以眼尖的發現,女人有時在聖經經文裡也是國家的拯救者(以斯帖),文化的更新者(路得);我們自己的文化太魯閣族,也有這樣的想法,連財產也無法分到,但我相信在過去漫長的文化長流中,一定會有像花木蘭一樣的意外,不出所料,我們的信仰之母姬望就是如此,甚至在還沒成為信仰之母時,她可是日本和太魯閣打戰時第一個站出來調解的。

 

        而在保護人的尊嚴,我相信不會只有女性而已,人與人之間不應該有誰是居高臨下的,即便地位、名聲可能高於其他人,不能隨意踐踏他人的尊嚴,更不可以隨意成為他人的控制者,在瓦實提和國王之中,或許早不是相愛的夫妻關係,但或許瓦實提以保護全國婦女的理由,得以使這樣的關係存留。

 

  • 是為了守護家庭

        再者,瓦實提拒絕尊守王的理由,竟然是為了丈夫的顏面,因為在波斯文化的傳統中,自己的妻子如果被其他的男人看見了,是對自己的恥辱,甚至會降底自己家庭在整個社會的地位,有學者就提出,如果把妻子給他人看時,好像是開妓院一樣,不僅讓女受辱,連帶自己的身份如同妓院的掌櫃一樣。可是國王醉了,在10節-至12節中,國王喝醉後,請身邊的七個大臣去請瓦實提戴著冠冕去見國王。丁道爾註釋本提到這個地方是對女性的極大不尊重,丁道爾認為,瓦實提是被國王要求脫光衣服並且戴著冠冕去見國王;但從波斯文化習俗,這樣的解釋有些過度詮釋了,但有一個比較可信的理由是,波斯帝國也會有政治勢力,瓦實提的地位本身就使人覬覦,甚至國王的王位會被爭奪,國王喝醉或許是早有目的的,有學派提出七個大臣最可疑,特別是米母干,在猶太拉比的解釋中,米母干有一個女兒,本是想送給國王當妃子,卻因為瓦實提先成了皇后,在妒忌之下,並在利益薰心中,就設了一局,使得國王陷入了危機,瓦實提寧願拒絕國王的旨意,也要保護丈夫和家庭(整個國家)。

 

        在這裡,瓦實提與以斯帖的動機都一樣,但以斯帖或許有些自私一些,為了自己的民族,雖然在以色列人來說,以斯帖是民族救星,但在其他民族來說有些自私;而瓦實提的身份,有一派說她不是波斯人,而是新巴比倫的後裔,但她願意為著國王著想,犧牲自己,造就國王和全國百性。瓦實提的故事雖然有些不真實,但回到我們自己,甚至在家庭裡,能不能明白社會局勢帶給家庭的影響呢?最近因為疫情,我們人跟人之間不是變得更親密,就是更冷漠,有時候無法理解家人做的一些舉動,可能她突然消失了,或著他不在家好久了,第一個想法可能會說她是不是外面有人了?還是他不夠愛自己了,關係不是天天關在一起才會長久,能不能為他人著想,不以多疑為優先,反而更以謙和的態度去與對方做溝通,甚至放下自己轉而為他人代禱,甚至是以行動為守護。

  • 是為了尊敬傳統文化的美意

        最後,瓦實提為國王和全國百姓展現了尊敬文化的態度,就上述提到,波斯文化是不允許自己的妻子給其他男人看到,這會使男人在其他人面前顯得隨便,甚至會使得家庭和地位得到負面的評價,但這樣的傳統文化被七個大臣在背後的擾亂,再加上因為利益,讓女人和男人的界線被破壞,當然這裡不是中國的「男尊女卑」,而是為了保護妻子和家庭不被羞辱,波斯這樣的傳統文化,也出於人文論理,也就是為了使社會有規律,所規範的一些文例,當然這會因時間而調整,瓦實提只是一個女人,但卻因為為了穩定國家、守護家庭,甚至是守住波斯的文化傳統,成為了我們眼中的「失敗者」。

 

        在婦女解放運動中,瓦實提和以斯帖分別被引用,瓦實提做為第一波解放運動的代表下,雖然失敗,但是讓以斯帖運動記取了教訓,或許在聖經以外的瓦實提和以斯帖有見面過,或許瓦實提對以斯帖說過很多話,而在我們的想像中,以斯帖也會想替瓦實提為全國女性發聲;雖然在傳統文化中,女人的角色依然是不被受尊重的,但我們可以去思考,各位女性可以好好的思考,不要被父權主義帶走了,看看歐洲的神話故事,創世神是女性,而在中國文化更是以女媧為造人之神,那我們原住民的神話故事呢?我相信每個太魯閣族人提到自己的創世神話,一定會是一男一女同時被祖靈創造出來的,甚至女人和男人是以姐弟為互稱,簡簡單單,沒有誰尊誰卑。

 

        性別在傳統文化有著什麼不同的意義在,相信不會擁有誰尊誰卑的道理在,而是同為一個生命,要以愛來保護彼此,波斯人的觀念,可以引伸對整個家庭的守護,而在傳統中,更重要的不是禮議,而是能不能給予關懷與尊重,不僅僅是性別,而在身體強壯與身體軟弱之下,太魯閣族人也能夠以KNHUWAY去強化傳統帶來的關懷和愛,以色列人的傳統更是有愛才能把聖經寫下來,裡面的路得記作者,更是將申命記的律法變得更加完整。

結論

        總言之,透過今日的分享,我們可以知道為什麼瓦實提不願意見王了,原因細到讓你我都佩服她,甚至以斯帖也承襲了瓦實提的勇敢,即便瓦實提失敗了,但是卻依然鼓舞著全國婦女,雖然國王下令使婦女臣服於丈夫之下,但依然使得後人對這樣的事情有了很高的評價;從這樣的分享,我們可以好好做幾件事,神是不會隨意界定人的地位,不會因為誰弱小就欺負他,我們也應該要尊重他人,並給予愛與關懷,而在一件事上,不以懷疑為優先,能夠靜下心去面對,那就在好也不過,並且成為代禱和守護的人,最後,懂得去尊敬一些古老傳遞的文化,相信它們的背後,一定也有一些可以讚賞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