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民數記16:1-11節

1利未的曾孫、哥轄的孫子、以斯哈的兒子可拉,和流便子孫中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與比勒的兒子安,2 並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就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3 聚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擅自專權!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甚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4 摩西聽見這話就俯伏在地,5 對可拉和他一黨的人說:「到了早晨,耶和華必指示誰是屬他的,誰是聖潔的,就叫誰親近他;他所揀選的是誰,必叫誰親近他。6 可拉啊,你們要這樣行,你和你的一黨要拿香爐來。7 明日,在耶和華面前,把火盛在爐中,把香放在其上。耶和華揀選誰,誰就為聖潔。你們這利未的子孫擅自專權了!」8 摩西又對可拉說:「利未的子孫哪,你們聽我說!9 以色列的 神從以色列會中將你們分別出來,使你們親近他,辦耶和華帳幕的事,並站在會眾面前替他們當差。10 耶和華又使你和你一切弟兄─利未的子孫─一同親近他,這豈為小事?你們還要求祭司的職任嗎?11 你和你一黨的人聚集是要攻擊耶和華。亞倫算甚麼,你們竟向他發怨言呢?」

undefined

 

親愛的弟兄姐妹 平安

      今日剛好有三個節日在同一天,第一個是歐美盛行的萬聖節,但當你明白萬聖節的真正意涵時,你也許不會這麼輕易說萬聖節快樂,再者也是古凱爾特人的撒溫節,是收獲節及類似清明節的節日,其中傳統是會扮鬼以來逃避鬼魂的追趕,演變成現在的節日傳統,特別是小朋友,他們會扮很多不同的人物,其中也會扮一些卡通中的反派,像壞巫婆、黑魔女、壞巫師等等,但近年來,在電影和卡通中,竟出現反英雄的題材,甚至反派角色也會拿出來,以他們的視角重新去訴說一個不同的故事。所謂「反英雄」乃是別於正規發展的英雄。他們在某些方面擁有缺點,也在某方面是失敗的,比方說擁有令人不寒而慄的過去,他們雖然普通,甚至不如普通人,卻依然有崇高的理想和力量。而今天還有一個被人遺忘的一天,甚至連教會也開始遣忘,轉而去對抗或迎合萬聖節,這個節日就是紀念馬丁路得等宗教改革家的宗教改革日。而在當時,宗教改革家也不是一個令人喜愛的一群,甚至被當時的教會認為是叛徒,但我比較喜歡稱他們為「反」英雄。

undefined

      而今日信息分享我們透過可拉角度再銓釋,對每個讀過這經文的弟兄姐妹,第一個印象是可拉是叛逆者,是要把上帝的規則打亂的惡人,當然這是以摩西的角度,或是主流傳統的主導撰寫,要讓我們知道,摩西的傳統是不容任何一絲的破壞,即便質疑一個條例,都會被認為是打亂神的規則,可能有的弟兄姐妹無法這麼快接受;但從可拉的角度,甚至是以色列人的角度來看,可拉的出現帶來了一種制序上的重整過程(雖然失敗),但這讓以色列人去正視「摩西律法」背後的意義是什麼,此刻透過可拉反叛的故事來思考三件事,什麼是可拉的反叛理由?而摩西在這件事上站了什麼樣的角色?最後反叛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undefined

  • 失衡的公平

 讀過一遍可拉一黨叛變的經文,首先會得到一個結果,就是可拉出於嫉妒摩西和亞倫的職位,所以站出來反叛,這讓可拉一黨被貼上叛逆,挑戰上帝的反派角色。這樣的經文會不會過於簡單,只是起來反對摩西,就被視為反派角色,而摩西變成了一種專權(父權傳統),或許有些弟兄姐妹會注意到第三節,這句由可拉一黨所說的:「你們擅自專權。」,原文是「屬於你們的太多了」,或是「太多都對你們(有利)」,可拉一黨可能是發現了什麼,所以站出來勇於發聲,與他一同的是呂便宗族的大丹,亞比蘭,和安;而這句話也許沒有嫉妒的意涵,就只是覺得摩西和亞倫要得太多了,以至於有些人覺得不公平,甚至這一段的作者也把有利的天秤全往摩西那裡倒。這時候可拉也許代表著一種弱勢的伸冤。

      回到我們的教會,我們一定對這樣的事情很有經驗,特別是在教會行政催生出來的權力鬥爭,大至教會之間,小至弟兄姐妹之間,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天秤去控制公平的標準,有些人出於看不下去,想要做一些推翻,讓他們知道「你們為自己做的太多了!」、「你們真的是公平的嗎?」,種種疑惑指向具有槽力之人,他們所做的決定對弟兄姐妹有時候需要被重整,雖然一定會發生衝突,甚至弱勢族群會被壓的死死的,走出教會,每一個地方都有可能發生,甚至在一間小小的超商都有可能發生,只要誰成為了掌握權力的,或是誰能在台上具有說話的權力,誰都有機會去控制「公平」這一個失衡的天秤,可拉代表著弱勢的一群,但他們想要去奪回公平,並且伸張正義,當然公平的標準還在神的手中,只有祂持有公正的天平。

undefined

自私的法律

      到底什麼讓可拉覺得不公平呢?從猶太教聖經解釋「米德拉什」中,可拉之所以要反抗摩西,主要是反對十戒以外的條例,可拉認為這些條例根本就是枷鎖,而且特別嚴格,甚至導致生活上充滿壓力。有一些猶太文學的口述還這樣寫到摩西和亞倫合力掠奪一個單親媽媽的財產,理由是她沒有丈夫。當然這只是經外文獻,但若仔細去看十誡以外的經文,有些真的不合實際,不僅僅我們覺得奇怪,以色列人也覺得奇怪,不能混合兩種種子來種?或是不能同時用驢子和牛一起耕田(申22:10)?或是做衣服時一定只能染邊邊?不能全染,或許這有宗教的涵意,因為其他異教採用混合物種做為祭拜的方式,但可拉應該不是鼓勵以色列人去拜異教,是因為有些人生活困苦,甚至在生產農作物時已經很辛苦了,無法分開種子來種,特別講到單親媽媽,沒有男人來幫助她耕田,難道她不可以使用驢子和牛來工作嗎?

      律法分別為聖且不效彷異教,而可拉在第三節說到,上主已經在他們之中了,所以他們已經是聖潔的,為什麼摩西和亞倫要自顯為大,這裡剛好可以與人人皆祭司作為呼應,甚至出埃及記十九章六節中,說出了「他說:「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子民。」」,這一句是在對以色列人說,不是對摩西和亞倫說,為何摩西和亞倫做出祭司的分別呢?這可能是可拉覺得意外的事。而摩西頒佈的一些律法讓人有壓力,也可能失去敬拜神的渴望,仔細思考,或許有些規則是執政者想要突顯身份,他們訂定律法並動到最基本的法律。像我們所談的宗教改革日,當時的信徒陋習相當昌盛,有些人為了想要在宗教上取得安心,竟以錢財來收賣主教,而天主教更讓人髮指的行為是開辦贖罪券,也就是以這一券把罪一筆勾消,這樣反而助長了罪行,會使得教會和國家變得腐敗。如同摩西和亞倫在當時也做了類似的舉動,在獻祭的部份將人民和祭司分了開來,使亞倫成為最有聲望的祭司,而同為祭司家族的米利暗與可拉被摩西以不同的理由「降級」,甚至是除滅,當然這是舊約學者和猶太文學的解釋和口述,可從律法本身,我們可以知道,摩西所定下的律法有時候不合時宜,甚至隱約帶有私心。

undefined

  • 未消失的公義

      而最後可拉一黨的起義雖然是一種失敗,但是卻使一些以色列人正視律法的問題,有些律法問題一直綿延到整個舊約。拿路得記作例子,就是一個律法修正且重塑,目的不是為了要推翻律法,而是按著律法本來的初衷再做調整。可拉雖然依然被摩西和亞倫給除滅,我們會以為是上帝不喜悅他們。但若從修正律法的層面看,上帝或許是被摩西和亞倫當作權力的工具並按著祂來說話。竟然人人都是能成聖的,那基本上每個人都可以為上帝服事,甚至是走近上帝的殿中。摩西或許編了一套說詞,讓人相信他是按著上帝的說法去傳講訊息的,然而他下手殺人這一段可以讓我想像到金牛犢的故事,上帝真的捨得在曠野殺那些人嗎?或著有人按著他的名施行私刑,我們也可以明白這就是為什麼摩西到最後進不了迦南地,也許也關於他本身的權力無法放下,連姐姐米利暗也不例外,且他多次在以色列人面前阻擋上帝(民數記20:10),他與上帝早已經在律法上分道揚鑣。

      有沒有想過公義也會失敗,但這只是一時的,因為過於強盛的權力讓人忘記了公義,甚至在伸張正義時,沒有得到真正的拯救,反而落入了更深的黑暗,整個舊約的最後,是失去公義的以色列人,雖然舊約先知疾呼,但他們還是有了四百年的黑暗時期,在這個時候以色列是沒有上帝的,但總有一天光明還是會降臨的,黑暗會離開,就像是睡美人也沉睡了一百年,最終得到了生命,回到新約,我們可以知道耶穌也是一位反英雄,而耶穌的母親的名字,瑪利亞更是屬於女性的叛逆,她的名字也是摩西姐姐米利暗的希臘轉寫,其意為「反叛的人」,在當時瑪利亞以童貞之身生下了耶穌,不僅是在社會上不可恥,也在文化上被喻為叛逆不可取的,甚至會冠上不守婦道之名,但耶穌卻從她而出,也掀起了屬於上帝國的宗教改革,回到今天的經文,可拉可謂是宗教改革的鼻祖,因為除了馬丁路德以及耶穌,只有他敢站出來面對摩西的強權,雖然被除滅掉肉體,卻無法除滅公義。

結語

最後,聽完了以可拉視角的訊息,我們會得知一些亮光,可以使我們思考,在我們的生活裡,公平的事與不公平的事分別遇到多少?我們是否曾為著上帝去捍衛祂的公平,並試著去修正一些不對稱的規則,雖然有時候會失敗,但至少曾經努力過,因為一定會有人看見我們,並給予支持;此刻通過這些訊息,想做一個亮眼的英雄(白馬王子、超人、蜘蛛人等等),不如做一個反英雄(黑魔女、蝙蝠俠、小丑女)吧,因為我們都有缺點,但就是因為這些缺點我們才需要神,即便會遇上困難也不用害怕,因為我們是有主同在的「反英雄」聯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