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7:1-4

1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

2 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3 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

4 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

undefined

前言:

親愛的姐妹弟兄平安

   

    在行車時,特別是行駛機車時,倘若你要轉彎,你不能馬上就直接轉過去,因為這是非常危險的,若強行通過,一定會有意外產生,必須要停在一塊寫了「待轉區」的路面,等候行人和來行的車子通過,也要注意交通號誌的指示,不可任意妄為,而在待轉區的同時,會有一段時間是停在原地不能行駛的,這個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花點時間去思考,有些人在那個時間會思考想要吃什麼?或是要去哪裡逛,甚至有的人會在腦中想一些人生大事,非常多元,當然你也可以去想像一下,因為你旁邊一定有很多人陪你「待轉」,他們也有很多「心事」在心裡去思考,有的人很喜樂,有的人很煩腦,有的人很生氣,而他們將去哪呢?我們不知道,但我們可以思考我們要去哪?會去哪?該去哪?

 

    回到今天的經文中,傳道書七章1-4節講到了喪禮和喜宴的不同,也使把死亡前的恐懼降到最底,因為作者認為,每一個人都會死去,而還在世的人,不應該停在一時的享樂,要去正視生命嚴肅的問題,從喪禮和喜宴的選擇中,檢視我們對生命的態度並思考自己的人生課題,此刻我將以「待轉區」來與大家分享。

undefined

  • 待轉之時的方向(1-2)

 

我們來看看傳道書七章1-2節,首先從第一節開始看,第一節說到了名譽勝過美好的膏油,不是指外在的名聲而是好的品格,這個品格是內化在生命的,不是外人看到的豐功偉業,而之所以勝過膏油,原因是這個膏油被暗指是宴會使用的,在亞述文化中,膏油被用來歡迎客人,而膏油放在客人的額頭上,使他們散發芬芳,除此之外沒有用處;連接至後半段,人死的日子比得過人活的日子,因為品格高尚的人,自然不懼怕死亡,他們一定有很足夠的預備心,去面對死亡,相反的只尋求外在表面的享受,一定會害怕死去,因為會失去很多的東西;第二節更是加強了死亡帶來的課題,也就是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當我們所居住的地方,部落、城市,同時有喪事和喜宴在不同的家時,我們的方向該轉向哪裡呢?當然按照信仰,和我們所讀的聖經,要轉去喪家,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結局都是一樣,可同時發生時,真的會不去喜宴轉而去喪家慰問家屬嗎?有的人一定會說,為什麼要選擇?我們可以兩者都去呀?那哪一個要先去呢?或著會覺得不干我們的事,但別人的慶祝,別人的生日,別人結婚,又與我何干呢?或許我們可以思考一件事,當我們去到一個喪家時(特別是今日) ,好像我們進入到了一個待轉區,然而這位已故的人即將要轉進生命的盡頭時,我們也會如此,每一個喪事都是在預演我們的離去,只有這個是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生日想什麼過都可以,結婚甚至有些人不婚,畢業典禮每個人都不會一樣,只有死亡這件事,我們都是一樣的。

 

undefined

 

 

  • 待轉期間的思量(3-4)

 

再者,第三節中「憂愁強如歡笑」,「憂愁」指的是心裡對每一件事的思索,有可能延伸出煩惱,但卻更要正視、「歡笑」指的是嘲笑,也有虛偽的意思,也就是生命中的勞苦還比生命中的虛偽強很多,連帶後頭的「面帶愁容」,其實是在面對惡事的時候要嚴僅面對,勿帶上輕浮且不在意的眼光,透過憂愁和愁容,才可以去分辦人生課題的重要性,並且試著把心態調整,其實悲傷不見得是負面的,因為只有悲傷會使我們去思考我們的問題在哪。

 

連接到第四節,就說到了智慧人的心在遭喪的家,因為在思索中,面對死亡也是需要智慧的,一個面對家人離開的,他們需要有很強大的自制能力,才不會在治喪其間亂了套,在外人面前表現的體面,流露真情的時候只敢在告別禮拜的時候,從這裡來看情緒管理需要智慧;但去宴會之家的人,玩樂的心只會使人變得失去禮節,因為放鬆這件事是不需要特別管理的,即便有,到後頭一定也會亂了套,當然不是不鼓勵人有快樂的時光,而是不要貪一時痛快,廢了一生的平安。

 

在這個名為「待轉區」的地方,也就是別人的告別禮拜會是你人生的待轉區,而對於治喪這件事,有的人抱持著尊重的心,有的人覺得要避開,甚至有的人害怕部落有喪家,我認識一個國二的弟弟,他曾經跟我說過,老師,我不敢看死去的人,甚至是我不敢去喪家,感覺很可怕,也許他生命對於死亡這件事很懼怕,所以一但有這些事時候,他變得焦躁不安,甚至還想去攻擊他們,對於死亡我們了解多少呢?如果真的懼怕死亡,何不趁現在,透過生命的待轉區,到這來去思考,到這來去面對,我們不需要一定是家屬的朋友,只要你願意一起敞開心房,面對神,也面對自己的恐懼,相信你對死亡的恐懼就迎刃而解的。

 

undefined

結論

    結論來說,透過今天的安慰禮拜,我們不僅僅是安慰遣族,也陪伴在他們身邊,也為他們鼓勵,因為他們需要很大的智慧去完成一件大事,每一個人都很辛苦,每一個人都很棒,而我們也可以透過這場安慰禮拜,思考最重要的人生課題,也就是死亡,我們進入到了喪家,等於進到了我們人生的待轉區,這能我們去做正確的選擇,也選擇了正確的人生方向,不一昧的追求一時的快樂,乃是追隨透過痛苦所提煉出的喜樂;再者更要思量我們的生命,價值觀和信仰是否是上帝給予我們的?從而坦然的面對人生的路況,並走出一條新的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