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538-42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undefined

前言

        面對不公平,不甘心的情緒,你我一定會想有想反擊的衝動,反擊固然是一件好事,特別想要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方式,讓人也嚐嚐不公平的滋味,

但往往事情會處理的得很糟,仇恨不減反增。然而有些人選擇了以提升自己,讓自己活的更好,藉此來打擊曾經傷害自己的人,有句話說:「最美好的報復,是活得更好」。但我們真的不能反擊了嗎?或著有什麼方式,能夠不傷害他人,也不會讓自己吃虧的。

        回到今天的經文,看似要讓直接放下仇恨的經文,其實暗藏了很多的文化,而這段經文是在登山寶訓中的其中一段,耶穌會這麼說的原因,是因為猶太人的心依然鋼硬,有些人的心還一直想推翻羅馬政府,甚至會組了民間扛議組織,在城裡引起暴動,這樣反而使的猶太人的處境越來越不堪,耶穌明白他們不想活在這樣卑微的生活,但又不能改變,但祂也不願意讓他們吃虧,透過一些方式,不僅僅是鼓勵他們,也是命令他們轉變自己的思維,換一個角度去思考,而今天透過以下四點,來與大家分享。

undefined

轉動你的臉頰-轉變報仇想法

        在39節中,有人要打你的右臉,你左臉也轉過來給他,聽起來不可思義,然而在這經文的背景當中,手是拿來表示權利的象徵,而猶太人通常會用右手背打對方右臉頰,以來達到羞辱的目的,而這種動作是針對婦女、小孩或奴隸。但是左臉轉過來卻是會讓施壓者摸不著頭緒。轉過來是不讓羞辱留下,讓施壓者還一個公平,讓被羞辱的人至少還有尊嚴!以非暴力的方式來維護自尊。

        聽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為什麼要忍氣吞聲,被打了應該要重重的回擊。首先,這個經文的背景是有不同的文化交織著,右手背打臉是一種輕視人的打法,在中國人的思維中,打右臉是徹底的羞辱,打左臉是看你臉面。這樣的文化或許在我們太魯閣族沒有,但一定有看過賽德克巴萊,賽德克族集體往深山裡自我了斷那一幕,證明了「寧願死也不要被人踩在腳底下」。然後回到了太魯閣族,也曾遭遇被日本人羞辱過,特別是在新城事件引發的太魯閣戰役,走近太魯閣福音之母,姬望也曾遭受了羞辱,雖然想要報仇,但上帝的天使卻使她轉過臉來,看見新的希望,透過李水車傳道師夫婦,她放下仇恨以一種方式回報過去對她不好的人事物,也就是轉變自己的角度,這看起來很難做的到,但耶穌卻鼓勵著當時候的猶太人,現今的我們也是如此,但在仇恨的情緒下,若是能放下也是給自己留住尊嚴的方法。

undefined

給出你的裏衣-揭發真實人心

        再來,40節說到「有人告你,要拿你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這段也常被非基督徒的人拿來攻擊我們,而有些基督徒亦會因為這一些經文開始混亂,為什麼要把衣服全都給出了,首先回到舊約的記載,在申命記24章10-13節說到,若有人(特別是指無力償還的)向你借東西,你可以拿他的物品作為擔保品(通常是指外衣),這個外衣是做為睡覺蓋被用的,所以在晚上的時候要拿回去給他蓋被,這個舉動被上主看為義人。但在40節揭露了當時的背景,是已經不在意上主的話了,但耶穌給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方式,全部都拿去吧,外衣裏衣都給出去,在法庭上公然裸身是一種羞辱,但不是羞辱自己,而是羞辱他人,因為以色列人的文化是不可以隨意看人的裸身,一旦看了會招來上主的詛咒,會使司法變得不堪,甚至是會讓追債人成為一個極大的罪人。

        聽到這裡,這個方法只能說是報復手段最高端且維護尊嚴的方式,當然這依然是文化上的羞異,我們不可能隨便把自己的衣服給別人,因為自己的身體還是要好好保護好。或許這段經文只是想告訴我們,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回應現今的律法,讓人可以自己去省思自己的過錯,並讓施暴者也能轉個念,看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泰國最近有一部戲劇名為「禁忌女孩」,劇情以暗黑風格來進行,透過放大人內心的黑暗,來使人去決定是否棄暗投明,還是做惡到底,雖然有些血腥,但回到我們自己,我們是否也常會因為慾望成為加害者?兩件衣服都拿在手上的債主,也許真的會覺得此刻自己做的事,很自私,甚至是會轉個念將衣服還給人。

undefined

多出你一里路-超越權力範圍

        而在41節中,透過在社會(太 5:39b)和經濟不平等(太 5:40)的例子之後,第三個例子與羅馬權力的實踐有關,也就是如果有人強迫你走一英里,你也走第二英里”(太 5 :41)。這一段經文常被拿來用詮釋應該做的責任,但以色列人可能會說,他們是被殖民的呀,憑什麼是他們的責任了,被值民的人應該也不會很甘願做這樣的事吧,而走另一里路,是因為要打開自己的思維,讓自己為了愛來走這一里路,但是羅馬士兵會求你不要走!因為第一里路你不走,你會被罰,但如果你偷走第二里路,被罰的人是羅馬士兵,這是羅馬政府規定,士兵權力只能要求平民走一里路,耶穌反其道而行,要以色列人多走一里路,超越羅馬士兵的權利範圍,使他們落入責罰,聽到這裡,我覺得耶穌真是厲害。

        這在我們的現今可以怎麼回應呢?假如有人想要看你出醜,你會想怎麼做?你會氣呼呼的跑開,還是欣然接受挑戰,大家都應該有看過韓劇的經驗,劇情裡一定有會有一個很綠茶(看似純潔實則擅於心計)的角色,他們通常會認為自己已經把主角吃的死死的,使用各種方式來陷害主角,但現在的戲劇的走向,讓主角也能以幽默的方式來反擊,甚至會欣然接受他們的挑戰,且讓挑戰成為展現自己的方式。當討厭我們的人認為自己已經掌握我們時,我們不妨順著他的意,在從他的妓倆中,走的更遠,反而會讓他們被自己給困住,如同羅馬士兵一樣,到時那些綠茶會像羅馬士兵一樣苦苦哀求,不要再走了!

undefined

不拒絕你的施恩-制造信任關係

        最後,42節說「向你乞求的,就賜給他們」,這個是來自於當時候的文化背景,也就是恩客主義,當有人施捨,這人會成為被施捨者的恩客,從而會提高施捨者的地位和聲譽,並能夠約束被施捨者的權利。這個是所有人會接受的,只要施捨一點,就能夠使自己獲得一些權利,這個或許有點利益的交換了,但在以不傷害、不羞辱人為前提,這反而是為自己得到一個朋友的方法,但施捨不是只有給錢、給東西,幫助人渡過難關也是一種施捨,能夠成為擁有信賴關係的朋友,這是化解仇恨最佳結果,多一個敵人不如多一個朋友不就是如此?

 

        這一節也許是前三節最高極的方式,從維護自己的尊嚴,再到讓人良心發現,並讓自己超越仇恨,做的更好。而這一節卻是要我們主動與仇人成為一個緊密的關係,透過給予,讓人被你觸摸到,使他們成為你生命中一部份。試想你有沒有一個不打不相識的朋友?從互看不順眼,再到難兄難弟或情同姐妹?通過給予,消除你們彼此之間的界限,給予或許日常生活中的小動作,只要願意付出,會讓仇恨感到不安,因為不能繼續討厭下去,這個就是耶穌最高超的反擊方式,也就是反其道而行,讓報仇的心理被澆熄。

undefined

結語

        或許你會問:耶穌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以色列民族是一個相當強悍的民族(到現在仍是),若以退為進,就無法以善勝惡,而耶穌用了一個以色列人想像不到的方式教導,讓以色列人的心柔軟,讓更多人去思考善的力量絕大過以暴制暴。

透過左臉轉過來時,來拒絕成為劣勢並維護自己的尊嚴,也在司法的不公中,找到創造性的方法,讓壓迫者感受羞愧,更以幽默的方式來回擊壓迫者的權力,更透過施恩的方式,減少仇人,雖然不能保證改變,但這卻是耶穌一直所談的天國的樣子,並且在暴露不公正的世界中,給予世界最溫柔的反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