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待降節主題:什麼是快樂原則?

馬可福音19-11

 9 那時,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在約旦河裡受了約翰的洗。 10 他從水裡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 11 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前言

      我還記得我姪子常唱一些抖音神曲,有一首歌還蠻有趣的,這首歌名為「什麼是快樂星球?」,我有一次就無聊查看這首歌的意思,歌詞即單調又平淡,並直白的告訴大家。「什麼是快樂星球?我努力帶你去研究」。而作者也在採訪中提到,這首歌其實是兒時寫出來的,覺得弦律非常抓耳,就寫下了。但在簡單的歌詞中,我隱約有了一些體悟。也就是當作者寫下這首歌時,也是想要明白哪裡有快樂?而這個快樂其實在與他人努力找尋時,慢慢的浮出來,這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提升和互相成長,我想這也是快樂原則的表現吧。

      今天的經文是在馬可福音19-11節,當然這一段是耶穌已經成年的經文,他正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前來,且受施洗約翰的洗。而這段之所以讓牧師特別在這第三待降節拿出來,是因為在11節中的「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這時的耶穌可是連門徒都沒有,更別說醫病、傳道的動作。但卻在這裡,神卻先因為耶穌的降世感到喜樂,不是因為耶穌做什麼,而是他是神的愛子。而今天我們就透過「什麼是快樂原則?」來分享今天的訊息。

  • 是丟棄舊有的觀念(9)

首先看到第9節,「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這句雖然對我們現在的弟兄姐妹沒什麼問題,因為我們注意的只有耶穌,而不是他從哪裡來。但在過去對當時的人來說,拿撒勒算個什麼東西呢?這不是我自己說,而是在約翰福音1:46節中,耶穌的門徒拿旦業還沒加入耶穌時,對耶穌是有一些偏見的,因為拿旦業本是迦拿人,是大城市人,對鄉下來的耶穌有城鄉偏見。再加上拿撒勒在當時是經商之地、也靠近軍營,甚至當中裡面有紅燈區(性買賣),所以當耶穌一到約旦河時,很快就受人注目,或許有人知道他媽媽未婚懷孕。但這都沒有讓施洗約翰不為他受洗。從這裡看見耶穌他有可能因為出身背景,而被阻擋,而那些帶著偏見看耶穌的,也阻擋了神帶來的喜樂。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進到大學的宿舍時,緊張又期待,可能會遇到些很酷或著有趣的人,但是在一開門的時候,不但沒有預期般的有趣,甚至有點奇怪。不過仔細想一想,我可能在當時也對他們來說是很奇怪的,因為長達快一年多的時間,不曾與他們有更深的交流,其實在與室友相處時,也慢慢的認識到不同的文化和想法。當我們遇到陌生人,並且與他們開始有新的接觸時,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上,我們總是會以自己的標準來看待他人,認為他人應該給我們的感覺是什麼,但總沒想過自己需要丟掉所謂的「應該」或「必須」這些觀念,當然我們也不需要為他人改變神創造的自己。耶穌從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地方啟程,到達了人群,而人群或許是跟我們一樣,會對這樣的耶穌指指點點的。

  • 建立彼此的認同感

而在第10節裡,耶穌請求施洗約翰為他施洗,雖然施洗約翰起初是不敢的,因為他知道前面的人是神所喜悦的人,但耶穌卻堅決要約翰替他施洗。而在這一節不到30字的經文中,就有很多不同的學者和解經者來解釋,特別是在「聖靈彷彿鴿子」一樣。鴿子在東西方文化的意義不謀而合,西方把鴿子視為和平、愛情、平等的象徵;而在東方文化中有信用和家庭和睦的標誌,是可以帶出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認同感。或許可以有一個說法是,耶穌受洗之後,所接受的一個信號,是要讓世人成為真正和平、並且是互相建立信任的一個信仰團體。再者也有一些解經者是這麼說的,他們認為耶穌進入水中,同時也是在感受他人的苦楚,並且在起身的時候,預備好來去幫助他們。

在學校除了會有自己獨立完成的作業,也有團體小組的作業,這通常會有很多的火花碰撞,記得有次高中的時候,有一門課叫多媒體影像處理,這門課也是讓我看清了什麼叫公事公辦,不要把私人的情誼帶進來,但由於組裡面的人都是同村的,再加上一個很好的朋友;但卻因為每一個人無法找時間出來完成,所以在後期無法相信彼此的能力,最終就拆組了,彼此的關係也不太好了。從這裡就明白,我們沒有人能夠給彼此相等的信任,甚至是認同感,哪怕自認關係再好的朋友。但耶穌卻做了罪人需要做的事,就是去洗禮,明明是罪人該做的事,耶穌主動向前,並且接近了他們,建立了罪人和耶穌之間信任以及認同。

  • 能夠回到起初的愛

        最後,是今天最直接能夠連接到第三待降主題的第11節。以原文來直接翻就是「你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因你而喜悅」,這裡讓我閃過了一個畫面,當母親生下孩子的那一瞬間,看見了孩子,她懷胎十月的苦楚,都會在那一刻全被新生命帶來的喜悅所消秏殆盡。而這樣的喜樂是最原始的,不是因為這個孩子做了什麼,而是他的出現,本身對世界來說是一個值得歡呼的一件事。耶穌的受洗對於作者來說,就像是世界要重獲新生一樣,並且他到來是上帝所喜悅的。這一節或許能談到人跟人的關係,是必須要回到起初的愛,不需要彼此一定要成為什麼樣的,而是在相處中,彼此都會成長,而關係依然如舊,甚至更加好。

 

        最近跟同事有感而發,我們談論到了現今的年輕人的信仰。發現有時候他們對在哪裡服事都可以,不管是在自己的母會或是他們選擇的地方,學校的學生團契等等。當然能夠在學校的時候持守自己的信仰,是在好不過了,我自己在大學時期就錯過了這樣的黃金時期。不過近期他們卻開始不回母會聚會了,原因是團契有很多的服事,無法回來,當然這都是好事,但談到服事,就必須要學會委身,當我們告訴年輕人要回到神起初的愛時,也必須要鼓勵他們回到自己的母會服事,因為那才是他們信仰的起初,感受神的愛的地方。因為耶穌四處服事的時候,他還是會回到一開始服事的地方拿撒勒。

 

結語

總言之,透過今天的訊息,我們將「喜樂」這個主題放到最原始,人與人之間關係,丟開我們看人的角度、想法,或是轉個念,相信一定會有不同的亮光,再者,如同耶穌一樣,祂本就不需要受洗,但為了救世人,他以自己為範例,讓人知道祂願意從神那裡走向我們這裡,而我們在面對世界的時候,也要帶著為了傳福音的態度進入世界,並且聆聽,最後喜樂不是因為神為我們做了什麼,才會感到喜樂,也不是他人一定要討好我們,才會感到喜樂,而是自己面對這世界感受神帶給我們的喜樂,並且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落歇克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